好书记蔺遂虎

好书记蔺遂虎

坐在记者面前的蔺遂虎,瘦、黑、老。就是这位63岁的老人,使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区老大难村,变成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民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抉择

“蔺窑村算真好,有井吃水到处跑,走路把人绊摔倒,电费每度交九毛。”1996年村民请蔺遂虎回乡竞选村支部书记的时候,蔺遂虎确实犹豫了一下。当时的村集体资产已变卖一空,欠外债2万多元。因欠电费8000多元,地处北邙山岭靠电力抽取深井水的村子一下子停水两个多月,村民们只有到外村拉水吃。

而此时的蔺遂虎正在外地经营一个厂子,年收入不下四五万元。

蔺遂虎不大愿回去,其实还有一点:早在1968年和1978年,他已先后两次当过村支部书记。第一次当支书后,他带领群众苦干三年,建成了人工蓄水池和二级提水站,从此改变了村民长期靠天吃水――吃囤子水的局面;第二次,他又请来地质专家第一次在山岭上打出深井三眼,破除了“邙山没有水、打不出井”的传言。遗憾的是,每一次他都最终被排挤走。

“你当干部恁多年,啥亏没吃过,你给家里办过啥事,家人整天跟着你担惊受怕的!”媳妇一听蔺遂虎想回去,哭哭啼啼说啥也不答应,三天没给他做饭。

“都50多岁了,在厂里挣钱多好,村里那个烂摊子,回去受那罪干啥?”亲朋好友说。

但最终,蔺遂虎毅然选择了辞厂回村。

“几个婶子大娘的话感动了我,”蔺遂虎告诉记者,“她们说,‘遂虎,你回来吧,你回来只要能让俺吃上水、用上电,俺就满足了。’几句话让我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滋味。为了解决吃水难,我要再当一次支部书记!”

干事

1996年9月,蔺遂虎第三次当选为偃师市山化乡蔺窑村党支部书记。

重新上任后的第一件事自然是解决吃水问题。蔺遂虎从家里拿出6200元,又外借1800元,还清了村里所欠电费,群众终于吃上了水。为解决吃水难问题,1997年他又多方筹资9万元新打深井一眼;1998年,村里筹资14万元建成了千亩节水灌溉工程;1999年,对全村高低压线进行改造,降低了电费,使群众用上了放心电;2002年,新建水塔一座,铺设了输水管道,村民用上了自来水,吃水用水问题彻底解决。

长期以来,在蔺窑村有这样一个现象:卖菜等做小生意的只到村口吆喝不进村。为啥?路难走――“谁去卖鸡蛋,给你鸡蛋烂;卖豆腐,给你豆腐散;骑自行车,给你屁股疼。”

修路,钱从何来?全村干群大会上,蔺遂虎带头捐资1000元,其他村干部也捐资五六百元。群众被感动了,8万多元捐资款凑到了手。但修路所需何止这个数。蔺遂虎和村干部又借钱垫资12万元,并奔赴洛阳、郑州等地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为保证工程质量,蔺遂虎和村干部每天起早贪黑泡在现场,终于在2000年全面完成了村级五条主干道的水泥硬化工程,彻底解决了行路难问题。而他自己则由于天热口渴、寝食难安,胃溃疡多次发作,一个月就瘦了8斤。

路修好后,蔺遂虎又把目光瞄准了原本破烂不堪的学校。“一定要建一个标准化学校,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然而,当工程即将结束时,因资金缺乏工程队说啥也不干了。恰好在乡评模表优会上,蔺遂虎获得个人奖励1万元,他随即将钱全部交给了工程队,解了燃眉之急。回到家,不知情的儿媳笑着说:“爸,奖您的钱不让俺花点儿?”蔺遂虎说:“你们说晚了,先让村里的孩子们花了。”

发展

2000年冬天,几个盗墓贼被村民逮个正着。

为什么会来这儿盗墓?一连串问号挂在了蔺遂虎脑海中。

经过请专家考古发掘,原来,商汤西亳的缔造者商成汤王就葬在蔺窑村北。一个新的念头出现了:何不修复开发商汤陵招商引资?

早已完全信服了蔺遂虎的全村群众再次捐资3万多元,不到20天就重修了墓冢,立起了三通大碑,植树16000多棵,初步恢复了商汤陵的原有规模,为全村发展打出了一张特色名片。

如今,蔺窑村不仅利用本村坡岭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养殖种植业,还于2005年建起了村里的第一个企业--粉煤灰免烧砖厂。2006年,香港一家公司投资的大棚蔬菜专用肥料项目落户蔺窑村。最近,以商汤陵为主的旅游开发项目也正在洽谈中……

追求

现在只有百十斤重的蔺遂虎,很难想象他原来还有个绰号“老虎”。村委委员蔺守义说:“蔺支书原来比较胖,也很有劲。但现在,他已身患多种疾病:胃溃疡、甲亢、痔疮……”说到这里,蔺守义哽咽了。

已年过六旬的蔺遂虎说:“现在蔺窑村还不富裕,带领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是我这辈子的最高追求。”为了改变蔺窑村贫困落后的面貌,他曾多次放弃个人的利益。1996年当选村支书后,蔺遂虎就向全村群众承诺:“在我担任支部书记头三年,不要村里工资,如果这三年干不出成绩,自动下台,另选他人。”干支部书记前六年,他没有领过分文工资;到市县开会办事,没有报销过一分钱伙食费、乘车费。为了修路,他曾经把孩子结婚用的钱悄悄挪用,为此孩子的婚期不得不推迟了半年多。

“我这一生共经历了五个支书,数遂虎最好,最大公无私,最有能耐。”70多岁的杨有钦老人说,“他可是我们全村人的福气!”

蔺遂虎的家,除了一台电视一部电话外,几乎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家具。有着30多个年头的大门尽管已经开始掉土,但门头上“风华正茂”四个字却是那么璀璨夺目。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