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岗居委会总支书游顺根说:“宜春市550多万人口,平时市委书记只有电视上看得到,但近两年谢亦森书记挂点在宏岗,我这个村级干部一年可以见好多次,6月19日,谢书记就坐在这个祠堂给大家宣讲‘中国梦’,还征求大家的意见哩。”
【解读】2009年宜春市提出了“止后移、争进位、站前列”的赶超发展目标,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关键所在。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党风政风突出问题,宜春市委相继出台了求真务实18条、整顿干部作风“6条禁令”和领导干部“十要十戒”,向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开火。倡导少开会、开短会,开有效的会;发言讲真话、讲短话、讲管用的话;狠刹迎送吃请不正之风。一系列举措把各级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让干部有时间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并建章立制,用包干制、考核制等制度保证干部下基层接地气。
从2009年试点到2010年底,每年两次大规模开展干部集中下基层活动,宜春各级干部走进镇村,深入社区,下到企业,“吃住在村、入户到人”,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赢得了群众的拥护。
让群众发自内心地说共产党好,就要“听得进群众的话,入得了群众的心,理得了群众的事”,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镜头二】6月27日一早,铜鼓县排埠镇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该镇毗邻湖南浏阳,是修河源头——定水河的发源地,此次“保护母亲河”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是铜鼓县“万名干部下镇村,助推城乡一体化”的一项内容。
县委书记胡国瑞带领市县工作组干部、镇村干部、农村党员等身先士卒,有的在定水河边清理河道垃圾和淤泥,有的在镇村内打扫卫生死角,有的在公路沿线清运陈年垃圾……
见到记者时,脚穿套鞋、手拿铁锹的胡国瑞已满头大汗。他说:“到最基层和百姓一起流汗,才能听到他们的真心话。铜鼓是典型的山区县、边远县,地广人稀,还有少数村庄不通手机信号,但信号不通的地方,党的声音要通;公路不通的地方,党的温暖要到。为此,今年年初,铜鼓就开展了‘四个走遍’活动,要求全县驻村干部要走遍所有村小组、农村党员和困难群众。”
在排埠镇华联村,谈到干部下基层,村主任郑义其不住地点头:“好处多着哩!”旗形组因为高速公路建设把山林、田地和村庄阻隔开,村民平时只有一条便道过人,农产品运输不便。这次包村干部多方筹集到建桥所需的30万元资金。
此次干部下基层,不仅要帮助农民改善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还要帮他们寻找致富门路。华联村今年就成立了白茶和肉牛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郑义其说:“这两年干部下来包村,指导我们试种300亩白茶,每斤卖价近千元,效益比绿茶高10多倍。今年村里准备扩种到1000亩,全部按有机茶标准种植。肉牛合作社是5户村干部、党员发起的,今年试养120头肉牛,效益好,再向全村推广。”
【解读】近些年,不少地方的干部都心存困惑:为何经济发展了,百姓生活好起来了,可不满与牢骚也多起来了?党群干群关系存在疏远、紧张甚至冲突的情况?
宜春市委认为,党群干群关系出问题,应从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工作方式方法上找原因。有的干部认为农村分田分山到户、自主经营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放任不管;有的干部存在“官气冲天不屑下去,工作太忙没空下去,信息发达不用下去,群众麻烦不敢下去”的思想;有的干部工作被动应付,“命令压、一阵风”,走过场,难与群众建立深厚感情,导致基层矛盾增多,稳定压力增大,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宜春市委统一认识:要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必须密切联系群众!
下去!到一线去解决困扰群众的突出问题。访民情、解民忧、保民安、帮民富。
坚持!用体制机制不断强化干部的群众观。
两三年间,哪里的问题多、矛盾多,工作组就下到哪里。昔日村组、社区的“地下党员”,终于有了规范的办公及活动场所;过去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变身为新农村建设、和谐社区营造的坚强堡垒;原来抱怨求助无门、发展环境不佳的企业,有了提供保姆式服务的高效工作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