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让桓仁迈向富庶幸福

科学发展让桓仁迈向富庶幸福

桓仁地处偏远山区,曾因贫穷戴过多年“全国重点贫困县”的帽子。1989年,桓仁满族自治县成立,不甘人后的桓仁人民秉承“自信、自力、自强”的桓仁精神,历经20余年的艰苦努力,不但甩掉了穷帽子,而且过上了好日子。

有数据显示,到2012年,桓仁全县完成地区总产值156.7亿元,在全国120个民族自治县中经济总量位列第六,一跃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地、中国旅游强县、中国绿色名县、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城和园林县城。

桓仁满族自治县正沿着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和时代发展的道路走向富庶幸福。

民族自治激发强县动力

桓仁满族自治县里有满、汉、蒙、回等1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达55.7%,其中满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3.1%,在这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里,维护民族团结、推进共同发展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

自治县成立以来,桓仁认真贯彻落实 《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实施<区域自治法>的若干规定》以及《辽宁省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先后制定实施了《桓仁满族自治县自治条例》,以及《封山育林条例》、《县城市容管理条例》、《旅游管理条例》、《冰葡萄酒管理条例》等7部单行条例,为促进各族人民共同管理地方事务,强化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推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同时,县委、县政府通过举办传统民族节庆文艺会演、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等活动,营造了团结共进的发展氛围;通过举办自治县县庆、国际冰酒节等节庆活动,使民族政策深入人心,溶入30万人民的血液;通过开通朝鲜语广播、开设中小学满语课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凝聚了民族和谐的强大合力;通过争取并落实国家和辽宁省民族扶持资金、民族企业税收减免、矿产资源价款返还、调水工程生态补偿等扶持政策,创造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优越条件。

生态思路决定发展出路

桓仁生态环境优良,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8.4%,是辽宁省植被覆盖率名副其实的冠军。桓仁地表水和地下水均达到二类水质标准,每立方厘米负氧离子含量达到5000个以上,是辽宁省内乃至国内最宜人的天然氧吧。生态环境之最,让桓仁有条件依托生态资源优势,跳出以经济落后换取生态环境的思维定式。近年来,桓仁始终坚持保护青山绿水、发展生态经济的思路不动摇,几届领导班子“咬定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从“三年脱贫规划”,到“四大发展战略”和“四项基本县策”,到打造“世界冰酒之都”、建设“中国休闲度假城”、建设“中国生态经济强县”三项核心工作,思路不变,不断创新,一以贯之。

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发展,桓仁坚持规划先行,做到目标清、方向明、起点高、投入大,5年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编制实施了《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工业集群化、农业产业化和城市现代化“三化”规划》、《县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葡萄酒产业发展规划》等60多个重点规划。明确了到十二五末,实现“两个300亿、一个30亿”的总体发展目标,即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各实现300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30亿元,经济实力跻身全省20强;建成30平方公里、20万人口的中等规模边境中心城市;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科学的发展定位,明晰的发展思路,完善的规划体系成为桓仁不走弯路、科学发展、释放潜力的重要保障。

打造优势提升发展活力

在经济大发展的今天,各地均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桓仁要发展,依托优越的发展环境增强县域竞争优势已经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并取得了令人羡慕的经验、成果。

首先,为打造生态优势,桓仁以保护辽宁省水源地和建设国家级生态县为契机,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青山、绿水、蓝天”工程,全面关停“五小企业”,坚决取缔园田参、柞蚕和绒山羊等产业,舍一时之利,谋长远利益,这一举措,使得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8.4%,成为辽宁之最。不仅如此,林丰草茂,漫山披翠,清泉淙淙,江河翻波,魅力桓仁已成为辽宁的“绿色明珠”。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