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二:以实现平等待遇为目标,拓宽重点行业和领域
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要求,围绕着八大定位,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进入垄断行业的比重,拓宽进入公益性行业的范围,增强进入竞争性行业的实力,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产业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具有我区特色的非公有制经济产业体系。重点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创新引领,强化联合协作,推进集聚发展,促进能源工业、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冶金建材工业、现代装备制造业、化学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优势产业成长壮大。
二是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需求,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商贸业、金融业、旅游业等重点服务行业。
三是通过财政补贴、股权投资等方式,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业,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我区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垄断行业的比重。
任务三:以做大做强为方向,强化非公有制企业能力建设
非公有制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其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质量,为此,需要我们遵循分类指导、差异发展的原则,根据非公有制企业不同规模、不同类型,分别制定不同政策措施,实现“大中小企业并举、国企民营并进、埠外与本土并兼”,全面增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能力。一是通过培育创业主体、建设创业基地、优化创业环境等措施,大力培育中小微企业,形成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二是通过培育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埠外大型企业、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等措施,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一批顶天立地的小巨人企业。三是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四是提高品牌影响力。五是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六是推进企业集聚和集群化发展。七是规范发展商会和行业协会。
任务四:以简政放权为手段,优化服务环境
发展环境的完善与否决定着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是否得到积极释放,也直接影响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程度。为此,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深入研究和及时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消除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一是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优化政务环境。二是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环境。三是加快建立信用服务体系,优化信用环境。四是提升科技支撑能力,优化科技服务环境。五是增强人力资源保障能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六是完善法治服务渠道,优化法制服务环境。
任务五:以强化组织领导为抓手,完善保障措施
实现我区非公有制经济的科学发展,离不开周密的组织领导、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强有力的舆论氛围。为此,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制定规划,加强对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同时,自治区政府有关部门、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要结合实际情况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和措施,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
二是充分发挥好自治区人大、政协监督作用,保证党委、政府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三是完善运行监测,各级统计部门要做好非公有制经济分类、划分等基础工作,建立非公有制经济数据库,形成非公有制经济分类统计调查、监测分析制度。
四是优化考核和奖励机制,将非公有制经济工作列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年度考核范围。自治区党委行政效能监察部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目标管理制度,制定检查、考核和验收标准,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重点奖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盟市和部门,以及科学发展先进企业、诚信守法先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先进企业、诚信守法优秀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优秀企业家、优秀个体工商户等,并形成常态化机制。
五是强化舆论宣传。各地区、各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宣传和表彰先进典型,使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得到其应有的社会地位。本着培育和善待的原则,各级党委、政府要支持、关心和保护企业家,实现企业家事业上有发展、政治上有荣誉、权益上有保障、社会上有地位,形成全社会关注、参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作者分别系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服务业和社会发展研究处副处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