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复兴: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天命”的对话(4)

百年复兴: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天命”的对话(4)

共产党“天命”刚健,对中华民族负有历史重任

玛 雅:网上最近又在争论苏联问题,有些人不懂苏共亡党的原因和结果,试图引导中共重蹈苏共亡党覆辙,这是对历史的无知。

曹锦清: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中国目前这个政体是承担了它的使命的。至少满足我认同的三个价值: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一个稳定的执政集团,对当代和未来一段时间的中国来讲是必要的。中国共产党今天还在引领这个民族,完成社会转型这样一个历史重任,这个历史重任还在,也就是“天命”还在。

玛 雅:“天命”在今天指的是什么?

曹锦清:“天命”就是说,中国结束了近代积贫积弱的局面,正在快速崛起。我们不会称霸全球,但是要恢复和我们的人口、国土以及我们的历史记忆相称的亚洲大国的地位。这个地位一日不恢复,这个民族一日不安宁。这个“天命”也是一种传统的、关于历史的叙事——我们恢复在亚洲的位置,因为我们之前的几个王朝每一个都到了这个位置。这样,我们民族的记忆就衔接起来了,我们心里就安宁了。

玛 雅:就是说,中国共产党承载着带领中华民族恢复亚洲大国地位的重任,所以它肩负着“天命”?

曹锦清:中国共产党对中国还负有责任。第一要保证政治版图的统一,第二要维持社会稳定,第三经济要可持续发展。13亿人的转型,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风波,可能有挫折或者大的风险,一个稳定的执政集团比较容易驾驭局面。只要党的目标为这个民族的大多数人认同,党干事情就比较有把握。邓小平讲了权力集中的好处,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很多发展中国家搞了民主制,结果很失败,政府无法有效实施政策,更没有能力应对危机。

政治版图统一、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很多个体可能不去想,因为他有当下个人利益的诉求。但有党的领导,有一个稳定的执政集团和稳定的政策实施,对国家的转型是有必要的。所以问题应该这样提出,而不是按照选票的数量形成一个所谓多数人的意见,把这个意见变成政策。这30多年来,虽然有一些政策失误,但总的来讲不错。现在我们有时对政策带来的负面效应如贪污腐败猛烈抨击,但是也要看到中国如此快的社会发展和转型,大体上保持了稳定,这也是了不得的。所以,不要因有人用“专制”这个概念来指责中国,就被这个外表迷惑了我们对当前中国政治的实质内容的审视。

玛 雅:这30年的确是个奇迹。如果换一个党,或者是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也许不会有这种奇迹。

曹锦清:这是因为有一系列的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一个重要因素。再一个,土地实质上的国有化,形式上的集体所有制。虽然近年来农民失去那么多土地,但是这保证了中国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就使得两亿多的农民可以进城打工,其中大概十分之一的人已经城市化了。这是一件了不得的事。当然,这30年国际环境也比较好。

玛 雅:有没有传统的因素?

曹锦清:我觉得有。中国传统上老百姓允许一个执政党的存在,允许政府去包揽一些事务,老百姓不干政也不参政,只要给他自由就可以了。中国的老百姓勤劳,有发家致富的传统,挣了钱就回家盖房子,把子女送去上大学,这就使老百姓永远勤劳,永远不腐败。包括这个党,它似乎问题那么多,腐败、以权谋私,但这只是少数人,其实干部中的相当一部分还在承担着社会责任。2006年取消农业税,官场里没有人说不同意,包括底层的官员。收不到钱了,他们利益受损,但是他说,我们是农民的儿子,取消农业税很好,可我们现在没钱了怎么办?他这样提出问题,这不是传统吗?儒家讲“民为贵”,这个道统被五四完全割断了吗?我看不见得。如果不是这样,这个党早就崩溃了。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