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
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与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相比,蓬勃兴起的社会主义毕竟时间短、经验少、底子薄,无论从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体制,还是执政方式、执政能力、执政素质等各方面,尚不完善,存在不足,难免犯错,容易失误。仿佛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名著《苔丝》中的妙龄少女苔丝,由于缺乏经验受坏人引诱失身而沉沦,一位正直的青年重新燃起她生活的勇气和希望。20世纪八九十年代,当世界范围的共产党、社会主义遭到沉重打击变得心灰意冷、一蹶不振时,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重重风险和挑战,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成达到小康水平的蓬勃发展的新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显示社会主义强大生命力。《西游记》中的唐僧为了取得真经历经十万八千里,遭受81次大磨难。诚如毛主席所说:“前途总是光明的,道路总是曲折的。”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管仲最早提出小康社会,描绘的社会理想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识荣辱”,由共产党传承创新,传统文化与当代马克思主义集合,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结合,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融合。从以毛主席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四个现代化”,到邓小平同志规划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从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第三步战略作出更具体的规划,到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从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习总书记提出强军廉政富民新三论,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不懈探索、艰苦奋斗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蓝图日益清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涓涓细流,汇聚成河。海纳百川,气象万千。绘百年发展大计,兴千秋复兴伟业。中国的成功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并未失败,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因为它是科学真理。
6.4 从“旧两个凡是”向“新两个凡是”转型
面临新形势,当代领袖从容淡定,胸有城府,继往开来,传承历史接力棒。既萧规曹随,又标新立异,仍然从作风入手,开门见山、直言不讳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纪律,反对形式主义,改进传统出访、调研、检查、接待、用餐、警卫制度,向平民化方向改,向群众喜闻乐见方向改,彰显清明政风。重磅出击,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力度深猛,刻不容缓,义无反顾,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从固守成规、刻板僵化、迷信权威、个人崇拜的“旧两个凡是”,向以人为本、人民当家、市场做主、国进民退的“新两个凡是”转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学者胡释之解释道:凡公民能自决的,政府都要退出;凡市场能调节的,政府都要放权。越是政府退一步,市场进一步;越是政府权力少一点,人民权利多一点,经济就会越发展,人民生活也会越幸福,中国将从行政审批大国向民主法治大国转型。
按照惯例,党中央决策的贯彻执行,通常是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从核心到外围,从中央到地方,从中央政治局到国务院各大部委,从省市县到镇乡村,逐层逐级下达红头文件或重要通知,强制广大干部及老百姓承诺和践行。
百废待兴,万象更新。《红楼梦·中秋咏月》:“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史无前例、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深具自知之明、反省精神和忧患意识的新领袖走马上任伊始,头炮就是颁布改变作风的中央八项纪律规定,首当其冲是检点政治局委员和常委的作风,是党和国家最高层面领导班子的自我反省书、检讨书、宣言书。
6.5 身先士卒烈火炼金举亮剑,惊涛骇浪心底坦荡晒家世
尤其出人意料的是新领袖带头把自己放在熊熊烈火中炽烤,烈火炼真金,在全球人口最多的经济大国以身作则,身先士卒,雷厉风行,惊世骇俗,振聋发聩,旗帜鲜明,敢于亮剑,迎风而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克己复礼,爱人如己,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平民视角讲述高层故事,中共寻求政治文明新突破”,新华社系列特稿披露领袖鲜为人知的生活经历、施政理念、工作作风、甚至家庭情况和个人业余爱好等生活工作细节。新领袖干过挑煤拉粪,写过报纸短论,爱看篮球拳击,扯嗓门沿街寻找“千里马”,新总理常年坚持阅读英文原著,喜欢打破砂锅式追问,新委员长第一时间明确“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列车残骸禁埋,新政协主席座车不设特殊号牌,热衷上网,新常委刘云山31年前的新闻作品仍是范文,新纪检书记抗击非典半年瘦10公斤,新常委张高丽农民出身奋斗成才……充满人情味,耐人寻味,拉近领袖与人民距离,释放改革信号,具有强烈震撼力。
政治局七大新常委亮家世、晒家庭,将隐私和盘托出,向全世界表明共产党人无私无畏,无产者等闲看惊涛骇浪,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相连。以领袖为标杆,高标准从严治党,率先廉政勤政履职承诺,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从而推进省市县三级党员干部的个人信息、工作信息、家庭财产信息逐步公开化,接受人民监督,有效遏制日益猖獗的“裸官”现象,促使良好党风蔚然成风,执政权力转化为执政权威魅力,是政治文明的具体表现。
6.6 超越救赎精神的崇高表率: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超我”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行为科学理论的核心“需求层次论”概念,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揭示心理需求层次,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求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其理论基础源于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动因说”,认为人格结构基本层次是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即潜意识,处于心灵最底层,是与生俱来的动物性本能冲动,毫无理性,盲目追求满足。自我处于中间层,从本我中分化并充当与外部世界的联络者与仲裁者,并在超我指导下监管本我活动,代表理性或正确判断,按照“现实原则”调节行为方式,既要获得满足,又要避免痛苦。超我处于上层,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的理想化自我,是父母作为爱的角色和纪律角色的赏罚权威内化,包括良心、伦理道德和理想,遵循至善至美至真原则,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规范、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
列宁说,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用心理学大师的语言形容,共产党人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大公无私自我实现社会价值的“超我”。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林则徐年轻时,一边刻苦攻读史书,培养爱国情操;一边练习楷书,创作许多对联。后任两广总督,面对帝国主义鸦片和大炮的侵华,写了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意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为官清廉,杜绝私欲,才能象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
《论语》:“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管子·立政》:“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破。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执政党领袖不同于普通老百姓,是万众瞩目的中心,其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直接影响党的威信。当代领袖自觉清醒的自我批判、自我净化、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拯救,既是对全国各族人民的庄严承诺,更为各级领导干部树立了崇高表率,远远高于基督耶稣的复活和救赎精神。《圣经》说:“基督是智慧的顶峰,为救赎人类,耶稣心甘情愿喝尽从父亲手里接过的苦酒,并被钉在十字架上勇于献身替世人赎罪。人只有遇见上帝才能获得真正的平安和幸福,就像鱼只有在水中游,鸟只有在天上飞,树只有在土壤里扎根才能自由生息一样。”
6.7 同一种期待,同一种感动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节点上,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经历新中国的风风雨雨,下乡吃苦基层经验丰富,作风务实,乐于倾听民间疾苦声。
曾经有一部轰动一时的知青电影《小芳的故事》,歌颂知青时代山盟海誓的纯洁爱情,令人缠绵徘徊,魂牵梦绕,柔肠寸断,流连忘返。由李春波创作并演唱的歌曲《小芳》:“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在回城之前的那个晚上,你和我来到小河旁,从没流过的泪水,随着小河淌。谢谢你给我的爱,今生今世我不忘怀。谢谢你给我的温柔,伴我度过那个年代。多少次我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衷心祝福你善良的姑娘;多少次我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你站在小河旁。”
小芳出国后,给初恋陈卫东写信道:“一直让我觉得烦恼,一直在我周围萦绕。暂时脱离不了热闹,你在那里过的可好?我在这里安静依旧,平常心有一点骄傲。暂时脱离不了热闹,让风代替我的拥抱。为什么会觉得烦恼,身边爱我的人很好。不觉得世界渺小,可没选择的脆弱变老。不甘心就这样燃烧,梦实现了还要去找。天空海阔飘飘渺渺,那是你最无邪的笑。”
诚如流行电影《非诚勿扰》中葛优的道白《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心里。漠然,相爱,寂静,欢喜。”
6.8 堂正,清白,老实,坦荡,提高“四种能力”
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必须经常自我反省,加强党性修养。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党员干部更应当经常查找自身存在的不符合党和人民利益要求的缺点和不足。通过加强党性修养,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改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觉清除思想上的灰尘杂质和心灵上的污垢,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老老实实做官,保持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清正廉洁。
增强自我完善能力,塑造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必须加强学习,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国家兴盛之要,是丰富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要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使命、一种职责、一种终身追求来对待,强化终身学习理念。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最重要的是要自觉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提高思想境界。通过不断地、主动地学习,进一步充实自己、完善自身。党员干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参加实践,加强自我反省,注重对活动和工作的分析,对失败教训、成功经验及时总结提炼,逐渐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自我革新能力,彰显共产党人的先进品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自觉地把思想从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系中解放出来,努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使自己的思想永葆先进性。通过不断探索创新,推进工作的跨越式发展。要身先士卒,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真正凸显出共产党员区别于一般群众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增强自我提高能力,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必须切实增强政治信念的坚定性、政治立场的原则性、政治鉴别的敏锐性、政治忠诚的可靠性,在各种风浪和诱惑面前经得住考验,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修德作为永恒的人生课题来对待,以学修德、以廉修德、以静修德、以省修德,不断提升从政道德水平。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权力观、政绩观,克服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弄虚作假、心浮气躁等不良风气,坚持求真务实、干事创业,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把爱党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操体现在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检验的政绩中。始终坚持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贯彻到群众之中,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牢记宗旨,坚强党性,把心献给事业,把情留给人民。党员干部只有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才能以高尚的品行、杰出的业绩,保持党的纯洁性,坚守好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