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下午,北京市委党校举办“坚持和发展新型政党制度”学术论坛,这是学习贯彻两会精神系列活动的关键一项。
论坛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公共管理系主任、政党治理创新平台首席教授柴宝勇、北京市政协研究室副主任郑拴虎与北京市新任局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暨任职培训班、第52期中青班的学员代表、北京市委党校政治学、党史党建教研部教师就坚持和发展新型政党制度展开面对面研讨交流。
柴宝勇:从制度结构的角度看,新型政党制度最鲜明的制度特征就是“领导”与“合作”,这是理解和坚持新型政党制度的“结构之维”;从历史的角度看,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是我们理解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之维”;从理论的角度看,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的深层次根源在于近代中国政党与国家的关系,这是理解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之维”;从文化的角度看,新型政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期内在契合了中国“和合”的文化传统,这是理解新型政党制度的“文化之维”;从制度功能的角度看,新型政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具有民主的真实性、治理的有效性、决策的科学性,这是理解新型政党制度的“功能之维”。
新型政党制度对外面临某些西方国家对我们的误解、非议乃至责难,对内面临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挑战。从政党认同角度出发,主要有认同政党政治、认同政党制度、认同某一政党三个层次,其主要形成基础有政党意识形态、政党组织、政党领袖、政党绩效等。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党制度,第一要强化意识形态认同。建构一种适度包容开放的意识形态系统,增强党的意识形态吸引力;同时加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的教育,并建立制度和正向反馈机制。第二要加强组织认同。在强调包容性的同时适当兼顾纯洁性,在着重纪律性性的同时高度关注民主性。第三要强化四个意识。尤其要强调核心意识,强化政党领袖魅力。第四要延续绩效认同。要把反映大多数人利益的要求转变成有效的政策输出。
郑拴虎:1949年人民政协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正式确立,历史已经说明,筹备召开1949年新政协的过程,就是确立领导力量、形成组织形态、确定制度载体、探索运行方式的过程。人民政协是实行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鲜明体现了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人民政协自诞生之日起,经过近70年的发展实践,越来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彰显出我国政治制度的特色和优势,政协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随着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进入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也进入了新时代,要切实担负起推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职责和使命。既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又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既要加强政党协商,又要加强政协协商;既要充分运用现有平台,又要搭建更多富有党派特色的履职平台。
江岚:与旧式政党制度相比,新型政党制度有“三新”,分别可以从“利益代表、功能、效果”三个维度来理解。从政党制度内涵来看,它的“新”体现在我国政党制度对世界政党制度和政党政治有三个方面的创新和贡献:一是创造了政党执政新的实现方式;二是创造了民主政治新的运行模式;三是创造了政党之间新的关系形式。在加强参政党建设上,要强化思想建设,增强“四个自信”;建立参政议政机制,提高能力和水平;加强组织建设,实现自我提升和监督。
徐静:新型政党制度扎根于中国土壤、体现着中国文化,它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发芽,成型于统一战线,奠基于以“五一口号”为标志创立人民政协。新型政党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代表和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并且为世界政党政治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姚桓:中国所以有新型政党制度,根本在于共产党是新型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我监督、自我完善越严格有力,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越能够有效运行;、要通过制度创新使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相互监督成为国家监督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黄小钫:从政党的性质和地位上看,中国共产党既是领导党也是执政党,作为领导党,负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领导,作为执政党,执掌国家最高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等。从党际关系上看,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中的党际关系是一种既亲密合作又互相监督的亲密友党关系。从党政关系上看,在中国政党制度体系中,“党政关系”不是单一的政治关系,而是一组政治关系,主要涉及执政党与政体以及执政党与政府两组关系。执政党与政体的关系:执政党通过设立党组对国家权力机关进行政治领导,尊重和支持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行使各项职权,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主张转变为国家意志。执政党与政府的关系:执政党通过建立党委和党组实现对政府领导,实行党管干部原则,控制和影响政府的职务任免和政策制定过程。
吕廷君:作为一种新型政党制度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明确的宪法依据,是我国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是新型政党制度的宪法属性,我们要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具有内在统一性。我们在新型政党制度具体实践中,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断探索新形式新途径,在新时代更加充分的发挥新型政党制度的制度优势。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等主要职能要取得实效,要实现习近平同志所说“参政参到要点上、议政议到关键处”,也要落实参政议政的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要求。
在专家与学员代表发言后,论坛进入提问交流环节,出席学员、老师结合各自工作和研究领域就坚持和发展新型政党制度互相提问、热烈交流,将论坛推向了高潮。
最后,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韩久根同志对论坛给予了精彩点评和充分肯定。韩久根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对我国的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出了精准概括,对新型政党制度下的“民主”给出了精辟注释。可以说回应了各族人民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形成、特别是发展上的深刻关切,也让一些西方国家对我们别有用心的“扣帽子”不攻自破,彰显了我们大国的制度自信。并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要为决胜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三个方面谈了个人的思考和学习体会,他号召党校教师,要加强理论研究,坚定四个自信,用学术讲好政治,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理论做出应有贡献。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