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七师131团12连位于奎屯市东郊,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果园经济与庭院经济为辅的大型农业连队。连队现有常住人口246户,在册职工262人,党员人数53名,生产一线党员18人。连队党支部始终把丰富党建工作载体、不断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突出“三联三创”党建工作机制,实现职工增收、连队增收的目标。2011年,在主导作物番茄收购价格偏低的形势下,仍然实现承包职工收入超过5.4万元,实现连续5年无一户亏损。先后荣获师、团“五个好”党支部、“先进集体”、“党建工作示范点”等光荣称号,2011年荣获兵团“先进集体”和“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光荣称号。
一、背景与起因
农七师131团12连是一个具有50多年建连历史的建制连队,2007年以前因生产管理不到位、党支部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在连队领导班子调整频繁的情况下,连队发展仍然没有大的起色,职工增收速度缓慢。
二、做法与经过
2008年以来,农七师131团党委及时调整了12连党支部班子,对12连实行了“一肩挑”政策,新任班子党支部书记、连长陈树忠与班子成员一起,认真分析了连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找出了问题的结症:一是班子不团结,战斗力不强,号召力不强;二是工作思路不清晰、措施不得力;三是群众反映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四是群众性职工文化活动长期不开展、生产观摩活动长期不开展。
连队党支部针对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抓党员教育,抓干部教育,抓党员发展工作,使党组织工作正常化。二是在职工中发现和培育先进典型职工,特别是先进党员职工,对那些生产技术过得硬、管理水平过得硬的职工,积极开展“双带三培养”活动,形成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三是把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注重经验的总结与提炼,注重党建工作的创新,努力形成本单位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四是培育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成功树立了兵团优秀共产党员帮带先进典型钱建光,义务赡养孤寡老人的师优秀共产党员曾庆革,刻苦学习使用果树园艺技术的典型团先进生产者翟管立等20多名先进个人。
连队党支部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在原有“三带机制”(“党员带群众、干部带职工、大户帮小户”)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三联三创”(“支部联市场创品牌连队、书记联项目创示范小区、党员联职工创帮扶标兵”)工作机制,并狠抓落实,激发了党支部的活力,树立党支部在职工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面对市场严峻的挑战和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特别是面临如何进一步快速增加职工收入的挑战,连队党支部提出了“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社会管理上新台阶”的创先争优目标。连队党支部结合单位实际,在创品牌连队上狠下功夫,提出了“精大田、强果园、上工业、抓庭院”的“四轮驱动”发展模式。党支部书记陈树忠主动承担了连队招商引资的重担,抓工业小区的建设,盘活了连队的老农机大院闲置资产,引进滴灌带厂、水泥粉煤灰空心砖厂和玻璃钢厂等3个私营企业,从2010年开始每年给连队集体经济创收13万元,12连的工业小区得到了团党委的认可。连队职工党员钱建光每年自己拿出10多万元帮扶5户承包职工,实现户均收入8万多元,成为农七师的帮扶标兵,2011年获兵团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三、评价与探讨
从“三问”查问题,“三带”增收入,到“三联三创”激活力,12连党支部在推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自我总结,不断吸取营养,不断创新思路,形成了本单位独特的党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模式,“三联三创”工作机制成为支部带动和党员推动承包职工群众谋发展、增收入的法宝,“三联三创”工作机制发挥了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增加了职工收入和连队效益、丰富了连队党建活动载体。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