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群众工作新理念

树立群众工作新理念

要处理好群众关系,必须有效开展群众工作,而开展群众工作,必须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群众工作新理念。

从管理到服务

有效实现党的领导,是党完成目标任务的前提。我们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如何实现党的领导、怎样实现党的领导,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在一些党员干部看来,领导就是管理,要“管好老百姓”,甚至要“治住老百姓”、“让老百姓听话”等。显而易见,这种想法是违背党的宗旨的,也是违反时代发展要求的。服务群众是党的生命,只有有效服务群众,党的领导才能有效实现。

1985年,邓小平曾针对热衷于发指示、说空话而不为群众干实事的领导作风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强调指出:“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这个论述集中反映了领导观的实质。人民群众是主人,党的领导干部是公仆,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党的干部“主仆颠倒”。“领导就是服务”是领导工作的本质。为此,理念上不是单纯仅仅加强管理中服务,而是为了服务而加强管理,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在服务中提高管理水平,在服务中增强管理成效。在工作实践中,服务就是真抓实干,服务就是排忧解难,服务就是迎难而上。这就需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从等级到平等

平等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中的重要理念,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政党走向现代化的必然。但由于中国曾经长期处于封建社会,而封建社会最突出的社会特征就是等级制。因此等级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其作为一种文化糟粕很顽固地存在着。邓小平曾认为,相对西方资产阶级影响来说,封建主义对我们党的影响更大。我们党是在封建文化的环境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难免带有一些“封建色彩”。在实际工作中,封建的等级观念还在深层次影响着群众工作。

党虽然一直倡导干部要与群众打成一片,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干部总是表现得高高在上,使普通群众感到有种“距离感”、“层次感”。有的干部深入基层关心慰问群众,潜意识里存在着“施舍心态”、“恩赐心理”。这实质上是不平等思想在作怪。没有平等就不可能真正拉近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平等是构建干群和谐关系的前提。因此,党政干部必须抛弃等级观念,自觉放下架子,与群众平等对话、平等交流、平等协商。在开展群众工作过程中,要真正体现权利平等、规则平等、机会平等。

从客体到主体

在群众工作中,多年来一直习惯于把群众当成被支配和领导的对象、是被“深入”的对象,习惯于贯彻落实“领导指示”和“上级要求”,群众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对象,群众是“被教育”、“被执行”的对象。这种“单向导入”的做法,必然会使群众工作渐渐陷入困境,很难增强群众工作的有效性。

在现代社会,层级性社会逐渐走向扁平性社会,干部与群众不应该有主次之分、上下之别。在群众工作中,群众不是被动的客体接受者,而是主体性的参与者。在现代社会,人的自主性愈来愈突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培育和激活社会的自我协调机制,让人民群众有维护自己利益的自主机制,是当前群众工作需要重视的方面。

在现代社会治理的视角下,公民参与社会治理是善治的要求,面对社会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利益矛盾,如果仍然迷信于党和政府的权力,而不注意从社会层面培育主持公道的力量,久之就会演化为党群、干群冲突,国家的和谐发展将不可持续。因此,应该克服群众工作中“自上而下”有余而“自下而上”不足的缺陷,变“单向行为”为“双向行为”、“多向行为”。执行和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关键是怎样使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来。要在人事的选举上、重大问题的决策上、社会各类组织的管理上、对权力的监督上等方面,使人民群众从被动变为主动,由间接参与变为直接参与,由“客体”变成“主体”,从而最大限度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表达人民群众的主张,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责任编辑:徐晶晶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