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成为一种娱乐 中国文化缺实证、法律意识
“知识分子一定对公共空间做出精英思维的思考,否则无法完成知识分子对公共空间的改造。”余秋雨在演讲中再三强调。他认为,中国的集体人格有自己的优点,也有不可回避的弱点和毛病。首先,中国的集体人格中缺少公共意识。公共空间一直是被中国文化忽略的,自古以来,君子的“忠孝两全”,君子只对朝廷和家庭负责,但在朝廷和家庭之间还有辽阔的公共空间,“我们的集体人格在这里出现了盲点。”余秋雨说。中国古代皇帝和官员没有公共空间概念,也没想过公共空间;而知识分子“两耳不闻窗外事”,“窗外”即指公共空间,官员和知识分子都不管公共空间。我们的文化中缺乏对公共空间的训练。近30年,在中国强化公共空间的主体是官员和企业家,而不是知识分子。西方哲学家对知识分子的定义是“在一切公共空间敢于运用理性的人”,“遗憾的是我国的知识分子目前没有做到。”
“学者黄仁宇曾说,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有一个共通的毛病,即缺少数字化管理。”余秋雨指出,中国文化还缺少实证意识,第一体现在假货上,人们对真假缺少敏感;第二体现在谣言,全世界都有谣言,但伤害最大的是中华民族,因为我们缺少科学主义的训练。
“我自己也遇到了很多谣言,前年说我在上海华山医院已经去世了。为了证明我还活着,我又做了一次中国青年歌手大赛的评委。前不久说我与妻子离婚,我的妻子很愤怒,发表声明‘下辈子我还嫁给你’,让我很感动。”
“我们现在有助长谣言的气氛,辟谣了中国人还觉得遗憾,这是我们人格中的缺憾,是人格中的负能量。这就是我们缺少实证的表现,现在因为网络,问题变得更严重了。”
“谣言在中国成为一种娱乐,这个很麻烦,谣言对官员、企业家的伤害特别大。”余秋雨说,他最担心中华文明会严重伤害于群体性谣言。
此外,余秋雨提到,中国文化还缺少法律意识。“中国文化电影和小说中最流行的是武侠,江湖都是远离法律的地方。尽管正在提倡法律,但做得远远不足。中国文化想继续往前走,必须依靠法律。”
余秋雨提出中国文化面临着复古文化严重掩盖了创新文化的难题。“中国总是喜欢将旅游胜地冠以历史圣地的名称,但绝大多数的游客都是去享受蓝天、白云和美食。”余秋雨说,“生态文明比复古文明重要。”
“民粹文化也严重损坏了理性文化。”余秋雨指出,网上发言不等于民意;民意不等于民心;民心不等于真理。“我们不该在网上花费太多时间,因为当你占有了信息,信息也就占有了你。”
“中国还没有让世界上大多数人了解我们的集体人格”
“很多人都会问我文化究竟是什么。文化是和每个人切身有关、非常迫切的文化。举例来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产生了很多跨国婚姻,最后离散的很多,且原因高度统一,叫做文化差异。”余秋雨表示,这种文化差异是由于人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所产生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养成了习惯,慢慢变成生态共同体,最后的成果就是人格。
“中华文化就是中国人集体的人格。我们和外国人最大的不同并不是科技、语言和肤色,而是人格结构不同。”余秋雨说,“有的民族人格核心是先知人格、绅士人格、浪人人格、牛仔人格,或者是海盗人格,而中华民族的人格核心是孔子定的君子人格。世界上各种冲突说到底就是文化冲突,再深究下去就是人格冲突。”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说,‘文化是有故乡的集体灵魂’。我们要振兴文化,就是要振兴中国民族的集体灵魂;我们要优化文化,就是要优化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余秋雨表示,家长对孩子进行文化教育,关心的学校、成绩或是能背多少英文单词,而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提升孩子的人格,“没有人格就没有文化,将人格分离的文化,就是精神的残渣。”
为什么世界总是误会中国?为什么中国的国际形象有严重的问题?余秋雨提出,中国还没有让世界上大多数人了解我们的集体人格。我们往往提供形式性的东方符号,却缺少温暖人心的集体人格传播。“纽约的教授对我说,你们的传播的文化让人感到害怕,里面都是计谋:宫廷的计谋、打仗的计谋。这是在文化传播时的一大缺陷,会让我们对文化越来越迷惑。”
“所以我提出了一个要求,要为文化做减法。只有减,才能剪出文化的重要部位,才能剪出文化脉络。”余秋雨说。
综合《新文化报》、新华网吉林频道等消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