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探析城管的“无间道”(4)

【案例】探析城管的“无间道”(4)

【启示与思考】

“白天穿城管制服执法,晚上上街违规摆摊。”近日,武汉“双面城管”经电视及多家媒体的曝光引发了一场“舆论大战”,城管摆摊是迫于生计还是另有隐情,成为众多网民热议的话题。乍一听、一看,的确还蛮有点体验生活、收集资料、便于整改的创新意识。但细细想来,近年来武汉城管推出的举牌执法、眼神执法、微笑执法、献花执法……无不是在以各种手段和方法“搏”各大媒体版面,从而宣传城管文明规范执法的行为,一洗多年来根深蒂固的“暴力执法”形象。

为什么会出现“双面城管”,难道就没有其它妙招了?也有人用“潜伏”、“卧底”,认为城管与摆摊之间纯属于人民内部的关系。用在此处恐有些不适当吧。“潜伏”是指敌我双方在政治、军事上需要打入到对方的某一核心人物,“卧底”则是指派到某一黑帮、毒枭内部取得信任后完成一网打尽任务的公安英雄人物。不管是“潜伏”、“卧底”,都是需要冒着生命危险的,按通俗话讲那是在提着脑袋“玩”。所以不难想象为什么会有“双面城管”这一说法。

有媒体报道,称城管之所以要采取这种方法,主要是体验生活,暗察城管人员在执法时的所作所为。我想请问,如果称这种做法是柔性执法的尝试,那各职能部门为什么不都采用微服私访的方法来验证其下属单位的工作呢?还有的人说,“换位思考”也是“双面城管”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换位思考固然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宽容谅解他人的一种做法,这种方式既减少了矛盾,又起到了团结的作用,不失为一种促进工作的良性手段。

难道一个城管执法队员必须得靠“换位”才能去思考?不得不质疑,“双面城管”看似可爱的“练摊”,实为无聊的“伎俩”。当然,随着近几年来机关作风的改变,城管人员在舆论的压力下作风是有所转变,特别是近几年的电视问政给城管工作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说“政令一通则百通”。在这里,我只希望这次的“双面城管”不再是一场华而不实的“秀”,就算是,也希望当事的城管在作秀之余,真的能“换位思考”出些什么,让我们看到作为一名城市管理者的人格魅力。

武汉“双面城管”如此备受关注。一是城管形象似乎已经被戴上“暴力”光环,易产生依靠暴力执法“维持”权力的“光环效应”。二是“双面城管”本身就是一种“角色冲突”,给网民的遐想留了太多空间,有的同情有的质疑,都想公正的去做一个界定。三是作为“双面城管”的“正式工”即是公职人员,可以说是一种兼职,违反了《公务员法》,民众很是期待一个结果。

从延安城管跳踩事件到诸多城管暴力执法其背后都犯了一个通病,就是没用好权,没管好人。如此备受关注则反映出一种强烈而普遍的社会情绪,最起码这是不正常的。

客观地说,“双面城管”备受关注,源于民众的期望,城管和商贩并不是天敌,而是在一个社会环境里扮演角色不同罢了,理应相互尊重,如果暴力相向,最终都于事无补,反而加剧矛盾,不是“肢体冲突”那么简单。

“双面城管”备受关注体现了民众的试图了解,该与不该等在拷问,但是城市管理需要城管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管理需要一种艺术。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