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选举获胜不等于将长期执政(2)

安倍选举获胜不等于将长期执政(2)

核心提示: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人人都知道是实现竞选诺言,维持长期政权的必要条件;但很现实的问题是,日本要突破其经济瓶颈,要扩大其经济规模,不跟亚洲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和韩国搞好关系,“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要射向何方呢?选举语言能够带来选票,但无法保证能让他长期执政,安倍现在就站在十字路口,向左向右都由他自己选择。

除了自民党候选人纷纷报捷,这次大选也扭转了日本政坛的发展趋势。失败的前执政党民主党成了过街老鼠;一度来势汹汹的“大阪维新会”集团,其“东石原,西桥下”不仅立场矛盾,还因为信口雌黄,引发群众反感,很快也就遭到选民唾弃,结果还是让安倍晋三一枝独秀,俨然成了日本政坛唯一的新星。

在短短六年期间,安倍不仅重掌政权,也让自民党咸鱼翻身,再度成为国会参众两院的第一大党,而且还建立了接近“一党独大”的局面。由于日本过去长期处于两大政党相互对抗和牵制的状态,形成所谓“55年体制”,令日本保守势力不能为所欲为,特别是“修宪”必须获得国会三分之二支持的规定,令历届自民党政权无法实现其国家“正常化”目标。如今,自民党不仅摆脱了左翼势力的牵制,而且实现了接近“一党独大”的目标,迟早会将公明党抛弃,这种变化无疑又是日本政坛一个新的特征。

“一年换一相”也许会暂停

参议院刚改选半数议席,新议员的任期是六年,因此要再等三年才会有旧议员的改选。众议院去年12月改选,任期四年。因此三年内日本政坛将无选举,这对当权者是西线无战事的好时机。安倍能够重掌政权已经是万幸,不单希望能平稳执政,还希望能长期执政,这是人之常情,何况过去“一年换一相”,不仅是国际笑柄,也构成了日本政治肤浅、政治家绝迹的重要原因。安倍不仅需要较长的喘息机会,也希望能够趁机巩固政权,因此一直渴望能向他“师傅”小泉纯一郎看齐,当个六年任期以上的“长期首相”。

但世事难料,一是安倍的健康状态也许是个计时炸弹。二是没有人能保证,安倍的权力独占鳌头状态会不变,自民党的派阀传统与轮流坐庄制度,还有众多虎视眈眈人物,就是安倍面对的最大威胁。三是安倍原本是经济学的门外汉,却突然打出“安倍经济学”的招牌,摇身一变成了经济大师、日本的经济救星,不仅懂经济的人愕然,一般人也就更加目瞪口呆了。四是经济是日本的命根,战后日本唯一成功的领域,而目前最大的失败也是经济,谁能将日本带出经济不景当然就是英雄了。因此,选民即使怀抱怀疑,还是半信半疑把选票投给了安倍的自民党,为的是希望会有奇迹出现。当然,希望高,失望也大,安倍一年半载内还是交不出具体成绩来,换首相的呼声依然会此起彼落,虎视眈眈的自民党人更会揭竿而起。日本所以频繁换相,事情总发生在执政党内部,不仅蔓延迅速而且会顺利完成,但没有示威也没有流血。日本政权转移总是和平的。这是日本特征之一。

日本政治分析家喜欢说,安倍有几个面相。暂且不谈哪个是安倍的真面目,至少,六年前第一次上台时是一个安倍,相隔六年再当首相,人们眼前确实有另一个安倍。就以中国政策为例,安倍第一次上台时,即刻造访北京,曾主动弥补了遭破坏的中日关系;第二次上台虽已超过半年,不仅没有修补的迹象,还在扩大纷争,甚至随时有擦枪走火的危险。

当然中日关系复杂,历史恩怨、领土争端,确实不易处理。但令人担忧的局面是,由于日本人的自信丧失,从妒嫉中国的复兴、发展到对中国的恐惧,结果日本人人都是“中国威胁论”的专家,个个都是“嫌中”的支持者。一般人可以喜欢或不喜欢另一个国家或民族,但是政治家、国家领导人却没有权力在背后纵火,以达到本身的政治需要。安倍第二次上台后,不仅在言行中,在选举活动期间,日益把中国视为“敌对国”。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人人都知道是实现竞选诺言,维持长期政权的必要条件;但很现实的问题是,日本要突破其经济瓶颈,要扩大其经济规模,不跟亚洲新兴经济体的中国和韩国搞好关系,“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要射向何方呢?选举语言能够带来选票,但无法保证能让他长期执政,安倍现在就站在十字路口,向左向右都由他自己选择。

(作者黄彬华是新加坡退休报人)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