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新阶段 把握新契机

正视新阶段 把握新契机

ppi

一系列数据近期相继出台,显示宏观经济总体平稳,有喜有忧。内需平稳增长令人欣喜,但外需不振、出口下滑令人担忧;物价涨幅同比回落,通胀压力趋缓令人欣喜,但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持续低迷,对企业效益的影响令人担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的明显好转令人欣喜,中小企业面临的重重困境令人担忧;新能源汽车、信息消费、服务业等领域生机勃勃的发展前景令人欣喜,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的严重产能过剩令人担忧……

透过这些高高低低的数据,我们既看到当前经济增长动力与下行压力交织、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显示出宏观调控面临多个“两难”;也看到在传统动力日渐衰减的同时,新的引擎正逐步发力,并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表明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正进入关键阶段、面临新的契机。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理性认识增长阶段转换的新趋势、新特点,审时度势、权衡利弊,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寻找新的平衡点,选准改革突破口,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大动力,为长远发展清除诸多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正逐步转向中速平稳增长。清醒认识这一趋势,科学把握新的特点,对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十分重要

在一系列数据中,最受关注的是经济增长速度从2010年二季度的10.3%逐步放缓至今年二季度的7.5%,引发了诸多议论。有观点认为,当前的经济增速放缓是短期回调,是景气循环周期的一个阶段,相应采取扩张性宏观政策,就可以使经济列车重回高速增长的轨道。

但是,更深入地观察经济运行的趋势和变化,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近几年,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已经出现“拐点”,加上经济结构调整提速、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空间缩小、基础设施投资潜力下降等条件的变化,使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能力有所降低。由此分析我们的一些现实情况,无论是劳动力、资源成本快速攀升,还是产能过剩、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都不是短期周期性问题,而是经济发展到新阶段后面临的长期问题。在经济潜在增长能力有所下降的前提下,继续追求过快的增长速度,不仅违背经济规律,而且会加剧已有矛盾、带来诸多风险。

增长趋势放缓将是我国经济新常态,对于这一变化,我们大可不必惶惶然、茫茫然。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体量很大,即便增速放缓,新的增量仍将逐年保持上升态势。加上人口条件的变化,尽管目前就业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但提供的就业岗位还是多于求职人口。去年我国GDP同比增长7.8%,是1999年以来的最低值,仍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66万人,创过去9年的最高水平;今年一季度新增就业342万人,又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万人。随着就业压力及担忧的减轻,经济社会对速度放缓的容忍度也将明显提高。

历史地看,潜在增长率自然回落,经济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速平稳增长期过渡,是现代国家经济发展的普遍走向。在各国工业化进程中,一批成功的追赶型经济体如德国、日本、韩国等,经历了二三十年的高增长后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了增长速度的回落,平均降幅达30%左右。这是客观环境、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使然。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如果继续追求过快的增长速度,甚至不惜用政策“推高”,不仅违背经济规律,而且会加剧已有矛盾、带来诸多风险。

潜在增长率标志着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水平和长期趋势水平,因而不背离潜在增长率的速度就是“好的速度”,这是符合实际的、科学的“速度观”。高速发展并不意味高枕无忧,过快的发展速度使我们牺牲了大量劳动力福利、付出了极大的环境资源成本,也积累了不少财政金融风险,代价高昂,有时还会得不偿失,加剧供需失衡,甚至形成经济泡沫化。当然,发展速度并非越慢越好,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也会给居民收入增长和人民生活带来困难,使财政收入、企业经营受到影响,进而制约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事业发展,以及社会保障等功能的实现。

经济增长阶段的转换,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一些国家在这一时期曾出现较大的经济社会波动,其原因在于:经济增速回落容易使人们的预期产生混乱,情绪起伏较大;短周期变化与中长周期变化叠加,很多信息相互矛盾,容易错误判断形势,导致政策失误;政府、企业及社会各行为主体也容易从习惯出发,因路径依赖而调整滞后,等等。这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重点研究的。我国经济此前一直是速度效益型,一旦速度回落过快,长期积累的财政、金融、产能过剩等潜在风险就会突出显现,有可能引发经济大的起落。这几年我们一直讲“稳增长”,在增长阶段转换的特殊时期,“稳”的重要性凸显,同时有效保持必要的、可能的增长速度,其难度也随之加大。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