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改革创新要允许失败

重庆:改革创新要允许失败

改革创新要允许失败

仇逸在《京华时报》撰文指出,上海市政府近日提请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促进改革创新的决定(草案)》,将依法保障改革创新,宽容失败。

“非改革创新无以前进”,这样的处境也是不少地区面对的;既“鼓励创新”,也“宽容失败”,改革思维亟须转化为具体行动。

我国的改革进入攻坚期,已触及到重大利益调整,阶层利益、群体利益、部门利益等种种利益关系纠葛,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时候甚至是向自己“开刀”。面对严峻的改革形势和艰巨的改革任务,不少干部难免都有畏难情绪。

笔者曾听到一些干部戏言,“改革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改革“试错”机制的缺乏,催生了不少干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做太平官心态,成为改革路上的绊脚石。不改革可能不会犯错,但要承担历史责任;改革可能会犯错,却能为前行道路探索宝贵的经验教训。

先行者,要担当起改革先锋的责任,也要承担可能的挫折和风险。只有依靠制度建设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改革氛围,才能真正让人“甩开膀子”、迸发出新的改革动力。

当然,“宽容失败”的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调整和纠错机制。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牢牢把握主动权。

给一次失败的机会,给一次纠错的尝试,相信改革之路会越走越宽。

“听不到意见”值得反思

刘天亮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些地方问题不少却意见不多,一些领导干部感慨“听不到意见”了。事实上,听不到意见,并不都是老百姓没意见,而是隐身了。前不久,国家信访局开放网上投诉,甚至出现短期“拥堵”。许多时候,听不到意见,是因为没有把群众意见摆在优先位置,甚至没有真正听取意见的诚意和勇气。

比如,如果上级没有明确指示,又只听内部意见,把外部意见当成噪音,那么向上汇报则是过滤的信息,把不同意见“统一”掉了。上下一团和气,当然听不到什么真意见。

还有些干部只许私下提意见,反感公开批评,所以自己的下属把立场藏起来,群众更不敢提意见。其实,能不能容忍公开的批评,是愿不愿听真意见的判断标准。

更重要的是,听完群众意见还得有下文。如果听取意见,只是听听了事,没有反馈,也不作为决策参考,如此一来,听取意见成了形式摆设,谁还会有积极性提意见?

发展经济不能以“污染下乡”为代价

吴学安在《农民日报》撰文指出,发展经济不能以“污染下乡”为代价。严控“污染下乡”,建设美好家园,需要正确看待和处理好发展与环保的关系,更需要政府多方给力:

一是要统筹城乡环境保护,把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按照环境功能区划、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的原则,合理规划村镇工业布局,实行污染集中控制与治理,消除监管“真空地带”。

二是要通过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生态经济,创建生态企业,对没有排污设施的微小企业可通过股份制的方式建立统一的污水处理设施,坚决淘汰污染严重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防止“十五小”死灰复燃。

更主要的是,要摒弃那种片面的“唯经济增长论”,确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和政绩导向,让地方主要领导履行好环保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切实将对政府官员的问责制度纳入环保执法程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对那些无视生态环境的政府官员构成监督,使他们不至于继续将破坏环境作为攀登仕途的阶石。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