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带群建服务“外来嫂”(3)

党建带群建服务“外来嫂”(3)

四、实践启示

外滩街道着眼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党建带群建、群建服务党建,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做好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把提高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重要任务,做群众思想的引导者;认真履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职能,参与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权机制建设,做群众权益的代表者;把竭诚服务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多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关心来沪人员的生活,做服务群众的实践者;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积极参与基层社会矛盾“大调解”,多渠道合理化解矛盾纠纷,做社会和谐的促进者。

党群共建,服务群众拓展新领域。外来人员为上海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同样作为城市社会细胞的外来嫂及所在家庭,大多属于较困难的群体,对其的关怀目前仍游离于主流社会视野之外,从而不利于这些家庭自身的稳定和城市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外来嫂生活质量的好坏是反映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社会和分享进步成果与否的重要标尺,也是城市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反映。外滩街道的实践强调了在加强城市化和现代文明建设的同时,社会各相关方面也应该重视外来嫂及所在家庭的社区照顾问题。外滩社区立足外来嫂家庭特性,通过社区开展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多元的社会网络搭建关爱外来嫂的爱心桥梁,深化服务群众的机制,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和谐共生”体现了人文关怀。外滩社区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视角,贴近社区的需求以项目化运作开展对外来嫂的关爱,切实解决外来女性急难愁盼问题,提升她们的生产、生活技能,改善她们的生活质量,让外来嫂切实感受到“第二故乡”的温暖和归属感。满足外来嫂的需求,把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这一群体,不断促进社会公平,体现了“和谐共生”的人文关怀。外来人员生活方式城市化以及与市民待遇均等化,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本特征。衡量和谐社区还应该包括外来人员生存条件、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在城市化过程中的提升。实现和谐社区首先应实现人的现代化,其中包括外来人员生产方式工业化、生活方式城市化、思想观念现代化。

社会协同,探索社会管理新途径。外滩街道依托党群共建,开展“外来嫂家园”的实践,具有创新性。一是搭建资源整合的平台。以妇联“关爱一生---外来嫂温馨家园”项目化运作为契机,整合区妇联、区民政局、区司法局、区劳动就业中心和社区单位等各方资源,大力促进外来嫂及其家庭的关心扶持。二是形成了工作品牌。以维权家园、巾帼家园、乐活家园、公益家园等项目,形成了“外来嫂家园”的工作品牌。设计满足外来嫂需求的培训课程,举办外来女性职业技能培训和招聘会,提高来沪女性的职业水准和就业能力;大力提升和改善外来嫂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开设外来嫂家庭教育的专场咨询;帮困活动中,对家庭情况困难的外来子女资助了奖学助学金;开设女性谈心屋,对外来嫂所遇到的矛盾进行心理疏导,为她们帮困解难提供服务。三是完善志愿者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地建立一支有特色的家庭志愿者队伍。明晰外来嫂志愿者的定位,规范招募、指导、培训、监督、考核、认可等过程。发挥自助助人引领作用。重点抓好家庭志愿者骨干的培养工作,特别是紧紧抓牢外来嫂团队带头人,充分整合她们手中的资源,不断拓展项目服务范围,探索社会管理新途径。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