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考验 政府责任“转”起来

高温考验 政府责任“转”起来

7月以来,我国江南、江淮、江汉及重庆等地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覆盖范围广、强度大、影响重,部分地区高温持续的时间和强度都突破了历史纪录。7月30日,中国气象局宣布启动最高级别的高温应急响应,这也是自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制定以来,气象部门首次启动高温应急响应。

在百年不遇的高温天气下,如果说“人和烤肉的区别,只差一撮孜然”是一句无奈的调侃,那“多名环卫工人中暑后身亡”的新闻,却让我们看到高温下的残酷现实。连日的高温天气,不仅仅考验着人的身体承受能力,也考验着各级政府的应急处理能力,以及对于民生的关怀。

就像去年7月21日,北京一场暴雨浇出了城市排水设施的诸多弊病。实际上,每一次极端天气的出现,对于我们的社会来说,都不止是一种简单的天气现象,而是一系列复杂社会问题的导火索,也会引发全社会对于公共政策、民生保障、社会公平等诸多问题的讨论。

极端高温天气首先考验政策法规的完善。新版《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已经出台,并对高温天气下的各项劳动保护作出明确规定。例如,其中第八条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但在现实中,哪些政府部门该履行哪些职责、采取哪些措施,仍然显得不够清晰和明确,就从根本上制约了法规实施的效力。

极端高温天气也考验政策实施的公平性。前不久,有媒体报道了“武汉部分公务员工作时间调整至6小时”,引起舆论一片哗然。极端高温天气下,缩短上班时间,本是一项关怀职工的正确举措,却引来一片批评之声,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公平性不足的问题。现实中,一些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职工享受高温补贴的比例高,而在一些本应得到更多关怀的建筑、环卫等领域,不少职工不仅享受不到高温假期,甚至不知高温补贴为何物。

极端高温天气还考验政府的应急能力。今年初,国务院曾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做好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并给出明确的时间表,力争用10年左右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而促成这一规定出来的,正是近些年城市多发的内涝。对于城市内涝,我们既有深刻的教训,同时也积累了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面对极端高温考验,我们应该从城市面对内涝中吸取经验,同时也要尽力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对于高温天气,我们个人感受到的是气温的炎热,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在高温天气下要实现正常运转,却需要电力、交通、燃气、消防等多个领域紧绷的神经。面对极端高温天气,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切实负起责任,监督法律实施、保障资源供给、关怀公众生活,同时,也需要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注意节约能源、减少垃圾,为别人多留一分清凉。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