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改革是一驾停不下来的战车

广东:改革是一驾停不下来的战车

周其仁 (著名经济学家)

“全面深化改革”系列高端访谈

习近平总书记7月23日在武汉调研时从6个方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深入调查研究的重大问题。其中提到要“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为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水平,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日前,本报记者就全面深化改革存在的诸多问题、市场公平竞争、农村土地流转、医疗体制改革等社会热点问题,采访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  

改革本来就难。站在当下这个时点,改革起来更难。但是拖延改革,不是出路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这意味着改革仍是我们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主要任务,改革为什么这么难?

周其仁:权力高度集中的计划命令体制,应该是在1958年到1978年期间形成的。总计20年时间,搞成了那么一套管得死死的体制。可是要改这套体制呢?从1978年算起,到2013年已经35年了,人们还在呼吁改革、讨论改革、建言改革。为什么我们过去形成的那套体制,改起来特别难?

过去那一套制度,不是从实践经验中摸索出来的,而是按照一套理论、框架,按照前苏联的模式构建起来的。这些东西一碰,就好像要碰到很根本的东西,不能随便碰。本来,经济体制不合适就像鞋和脚,鞋不合适脚就应该改一改,但如果与一些“大词汇”联系在一起,譬如“主义”,就特别难触动,谁也碰不得,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1978年开始,冲破许多阻力,城乡也进行了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效果,经济增长速度全球第一、经济总量也第二了,因此便有一种舆论就认为我们的体制是全世界最灵光的体制,再不需要改了。这又成为改革的阻力之一。

记者: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认识,认为是既得利益集团太顽固,成为继续深化改革的阻力,您同意这个说法吗?

周其仁:这个说法当然有道理。改革以来国民经济壮大了,所有既得利益也一起壮大了。但是,哪个国家在哪个历史时代都有既得利益问题。一套体制就是一个既得利益格局,从来如此。改革要改游戏规则,也就是要改变经济竞争的输赢准则。游戏规则改了,原先的赢家不一定继续赢,当然不可能高高兴兴就退出比赛,总还想维系老规则,继续赢下去。这是人之常情,天下都一样。所以要问的,是中国的既得利益为什么显得特别严重?

在我看来,这不是一般的既得利益,而是“大词汇”的既得利益。“大词汇”当头,点点滴滴改进的难度骤然变大,一静一动之间好像都触犯了制度底线,既得利益就变得很僵硬。

记者:既然改革这么难,那么干脆维持现状行不行? 

周其仁:改革很难,但不改也不行。改革好不容易取得了一些进展,也因此取得了一些经济成就,改了一半不再改,会有更大的麻烦。大体有三个层面。

第一,不继续在一些关键领域推进改革,不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不推进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政治改革,很多社会矛盾会呈现连锁爆发趋势。社会发展这么多年,积累了那么多的矛盾,单靠经济发展速度、GDP总量,解决不了这些矛盾。中国是比过去富了很多,但富得不很健康,到处可见富态,也可见病态。以高官贪腐案为例,涉案的金钱数目巨大,本身就够刺激。更要害的地方是,那可不是抢银行得手的巨款,而似乎是“正常工作”的副产品。“利用职权”能带出如此数目巨大的非法收益,不能不判定现行的职权利用制度存在着巨大的漏洞。仅办贪官,不改管理制度,老虎、苍蝇生生不息,没完没了。

一个国家粮库,一次过火面积就是几万吨存粮。网上议论,向着“天下粮仓”的方向去破案。究竟如何,要看调查结果。以过去的经验推断,仓储存粮数目过于巨大,与价格机制被严重干扰总有某种间接的联系。现在财政对粮食的补贴,到每户农民头上的还不算多,但总量已经不小。这对粮食总供求当然有影响。不补贴呢,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似乎都有麻烦——是为两难。出路之一,是适度提高粮食种植经营规模。为此需要进一步厘清土地承包权、发展农地转让权。就是说,需要土地制度方面的进一步改革。延缓地权改革,只靠粮食补贴,财政能力是一个问题,补来的粮食压库,社会成本过大,管理负荷过重,怕是不长久的。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