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企“党建领航”活动

非公企“党建领航”活动

青州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一个有90多万人口的县级市,历来是一个商贸发达的九州通衢之地。目前全市共有非公企业 627家,非公经济比重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以上。近年来,我市以被确立为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山东省“建组织、扩覆盖”活动试点市为契机,在非公企业大力实施以党的思想定向、党的组织引领、党的力量保障为内容的“党建领航”先锋行动,探索出了一条提升非公企业党建水平的有效途径,有力地促进了非公经济科学发展。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先争优活动指导小组组长,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全哲洙先后两次亲临视察指导,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书记,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高晓兵等对这一做法给予充分肯定;中组部《组工研讨》、《党建研究参考资料》、新华社《内参选编》、《山东省基层组织建设简报》等先后刊发这一经验做法;全国党建研究会副会长卢先福作出批示;青州作为唯一县级市分别在全国非公经济组织创先争优座谈会和全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

一、背景与起因

近年来,青州市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已成为全市经济的主要支撑和最具活力、最有竞争力的重要领域之一。但是,由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党建工作主体的从属性及党组织工作权能的有限性,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非公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的必要性、迫切性存在一些模糊认识,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有的思想“不接茬”--不愿抓。个别企业出资人对开展党建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心存顾虑,有抵触情绪,认为企业建立党组织仅是摆设,开展党建工作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因此在行动上“不支持”,“不情愿抓”,也“不愿意抓”。二是有的想抓“抓不了”--无人抓。部分企业虽然已经认识到党建工作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打造先进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生存压力大,没有力量抓、也没有人去抓党建工作。选配的企业党组织书记大部分“兼职”不“不专职”,精力主要靠在企业生产经营上,抓党建工作“靠不上”。三是有的想抓“抓不好”--不会抓。部分已建立党组织的企业,安排企业管理人员抓党务,“角色”不准,经验不足,方向不明,不知道怎么抓,被动应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按照“12345”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党建领航”先锋行动,明确“一个定位”,着眼“两个覆盖”,抓好“三个关键人”,建立“四位一体”机制,做到“五个结合”,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二、做法与经过

(一)明确“一个定位”,准确把握工作方向。

把非公企业党的作用定位为“党的思想定向、党的组织引领、党的力量保障”。以党的思想为企业发展定准方向,通过开展“转方式、调结构”大讨论,评选表彰“科学发展功臣”、“兴业先锋”,让企业走科学发展之路,发挥“指南针”的作用。以党的组织为企业发展领对路子,搞好党群共建,引导企业守法经营,健康发展,发挥“导航仪”的作用。以党的力量为企业发展做好保障,团结凝聚职工群众,培育先进企业文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发挥“助推器”的作用。

(二)着眼“两个覆盖”,夯实工作基础。

着眼于实现非公经济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作用“两个全覆盖”,一是实行“双报”制度,强化源头管理。为加强对非公党建工作动态管控,在企业注册登记申报、年检年报时,明确规定要进行党建工作情况登记,为开展非公创先争优活动和党建工作提供准确依据。二是采取“双培”措施,壮大党的力量。注重把企业中的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实行计划单列,每年不少于总量的30%。2011年,新发展企业党员350名,占全市计划的35%以上;企业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中是党员的分别达到86.9%和77.8%。三是开展“双找”工作,加强党员管理。深入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加强对流动党员,特别是到企业务工党员的排查登记,2011年,新找到登记党员291名,切实解决“口袋”党员、“隐性”党员问题。对在职在岗党员通过“戴标牌”、“亮身份”,强化了党员意识、争优意识。四是实施“双百”规划,扩大组织覆盖。在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全覆盖的基础上,向规模以下非公企业延伸组建,努力实现“职工30人以上的非公企业有党员的达到100%、职工50人以上的非公企业建党组织的达到100%”,党组织覆盖面达到80%以上。

责任编辑:葛立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