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延安时期群众路线的光荣传统(3)

弘扬延安时期群众路线的光荣传统(3)

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是延安时期群众路线的精髓

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工作作风不断完善和更加成熟。毛泽东同志从辩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进行了高度总结。他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检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在延安时期,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访民意,听民情,拜群众为师,和群众交朋友,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了解真实情况,既和群众打成一片,又为作决策、办事情找到了依据。毛泽东同志虽然日理万机,但依然抽时间到群众中去搞调查研究,和边区劳动模范杨步浩交朋友,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集中党内外群众的智慧。著名的“精兵简政”政策,就是听取了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的建议而实行的。延安时期“五老”之一的董必武同志,虽然年龄较大,但为了保证办案准确,经常深入案发地了解情况,征询各方意见,与办案人员共同讨论。后来的事实证明,凡董必武同志签字的案件,无一差错。这些好的传统和做法,真正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真谛和精髓,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

现在有些干部完全违背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不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又不联系群众听取意见,仅仅凭“想当然”办事情,靠“拍脑袋”做决策,左一个“大思路”,右一个“大手笔”,拼命追求“短平快”,急功近利要“政绩”,结果留下的是“半拉子”工程和一屁股债务,“政绩”变成了令群众心寒的“政疾”。对这种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使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广大党员和干部中重新树立和深深扎根。

责任编辑:徐晶晶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