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竹:反腐需要“六亲不认”(4)

寒竹:反腐需要“六亲不认”(4)

更为严重的是,“熟人社会”不仅给政府官员提供了贪腐的社会温床,而且使得贪腐行为变为没有止境的贪婪。官员以权谋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享受,但是一个人物质享受是有限的。而根据这些年查处的贪腐大案透露出的案情,很多官员贪污的财产数额远远超过了个人的消费能力,上千万,上亿的不在少数。这是因为贪腐者个人的消费能力虽是有限的,但其配偶、情人、子女和亲友的关系网却可以无限拉大,最后形成无底的贪腐深渊,贪腐的官员无论怎样敛财都填不满这个由亲属构成的欲望深渊。根据中纪委在2007年的一个通报,大约有70%的贪腐案是官员的妻子、孩子和情妇收受的贿赂,如果把贪腐官员本人为了这些亲属直接收受的贿赂算上,可能绝大多数官员收受贿赂都是为了亲属。

中国这种“熟人社会”造成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对于一些人来说,面对一个跟自己非亲非故的官员贪污钱财,一定会怒火中烧,强力指责;但一旦自己的亲友当了官后,总希望自己的亲友能用公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也就是说,在“熟人社会”,熟人圈子以外的贪官是要谴责的,而熟人圈子之内的贪官则是要利用的。只要“熟人社会”的结构不改变,腐败就很难遏制。

反腐应警惕私权力渗透公权力

综上所述,腐败并不直接跟某种政治制度挂钩。中国今天的腐败现象并非政治制度的产物。严刑峻法之所以未能彻底遏制腐败,既是因为转型时期的法治建设落后于市场化进程,也是因为传统的“熟人社会”给腐败提供了社会温床。要解决中国社会的腐败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做到把权力关进笼子,给市场划定边界。

把权力关进笼子讲了很久,但却效果不好。如上文所述,中共对打击腐败现象不可谓不严厉,打老虎已经打到政治局委员,但无奈何贪官总是前赴后继,不断从把公权力私有化,腐败仍在不断蔓延。笔者以为,这种抓大案、打老虎的方式尽管可杀一儆百,但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也很难把权力关进笼子。要想真正解决腐败问题,应该防微杜渐,在公与私之间划出明确的界限,对越界的细小行为进行严打才能把权力关进笼子。

如果一个社会公私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晰,政府官员在细小问题上公私不分而不受到严惩,那么无论怎样打老虎,贪官们都会冒险犯案,因为打老虎的数量总是有限,每一个贪官都会有侥幸心理去滥用公权力。

但是,如果在打老虎的同时,花更大的力气来划定公与私的边界,凡是越界者统统严惩不贷。让所有官员都逐渐明白手中的权力越界必被抓,而公权私用是得不偿失,是因小失大,这样才能从细微之处逐渐把公权力关进笼子。

遏制腐败的另一个关键是给市场划定边界。对于一个正处于市场化进程的社会,划定市场的边界特别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腐败泛滥是市场原则渗透到政府机构中的结果,买官卖官是典型的公权力市场化。市场原则渗透进政府机构以后,政府机构的全部管理功能都可以被按照市场原则来估价和交易。政府部门对地区开发的决策、对经济发展项目的审批、对企业安全生产的检查、对食品安全的检查、对环境污染的监察,甚至包括对市政建设、治安、交通、教育、医疗、娱乐的管理,都可能被市场化原则换算为经济成本,而各个岗位上的大小官员都有可能把政府决策当作一种商品在市场交易中来牟利。

所以,现代社会并不是要把所有的社会领域市场化,而是要以法律的形式给自由市场划定一条明确的边界,不允许市场原则渗透到掌握公权力的政府机构,确保私权力和公权力各居其位,各司其职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宗法传统的国家,缺乏公私分明的现代观念。要把文本上的法律化为真切的现实,要从根本上遏制腐败,中国政府还需要下很大功夫。但只要从细微之处确立公与私的边界,只要抵挡住市场原则对公权力的渗透,腐败最终会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本文全文版本《坚守公私界限才能遏制腐败》将会刊载于2013年第8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