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从未照搬苏联五年计划模式

中国从未照搬苏联五年计划模式

(原题:中国的独特性)

【编者按】本文节选自鄢一龙新书《目标治理:看得见的五年规划之手》第五章“目标统治:五年计划的错置”,文章以五年计划为例,主要探讨了中国为何不能走苏联道路。在作者看来,中国从来就没有照搬苏联的五年计划体制,中国的领导人并没有将马克思和斯大林视为“天生的圣人”,而是力图不断探索适合中国,更加反映客观规律的体制。

1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借书中人物之口感叹道:“不知怎么,外国一切好东西到中国没有不走样的……想中国真厉害,天下无敌手,外国的东西来一件,毁一件。”【1】这确是高见,小到服装,大到国家体制,无一幸免。新中国成立后,学习苏联搞计划经济就学了个四不像;改革开放后,学习西方搞市场经济又是个四不像。

不要说不如“先进之邦”,就连“先进之邦”的好学生也当不成,曾经长期是中国人内心深藏的自卑情结。但是,反过来看,这正是中国道路独特之处,一定意义上也是中国的优势所在。正是由于没有照搬照抄,才能更符合中国国情。如同中国人穿中山装比穿西装更合体一样,既便是学错了,也不至于大错。学对了,就可能更对。

首先表现为中国从来就没有照搬苏联的五年计划体制。苏联提供了五年计划的成功范例。但是中国的领导人并没有将马克思和斯大林视为“天生的圣人”,【2】而是力图不断探索适合中国,更加反映客观规律的体制。

中国对苏联经验不是照搬照抄,而是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不从之”,【3】引进吸收的同时,注意进行本土化创新。对于学习苏联问题,毛泽东明确主张:“要分两类。一类按中国的,一类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学。如土改,我们不学,不照它的。如财经方面有些建议,陈云不学。对资本家的政策,我们也不学它。技术问题横直一概照抄,比较好的,或者我们根本不知道的,学过来再说。”【4】

中国在认真学习苏联经验的同时,很注意进行本地化创新。1952年9月至1953年4月,李富春率领的访苏代表团,请苏联国家计委举办学习班,讲授经济知识;1953年6月,李富春介绍到苏联商谈五年计划的体会中,就谈到要努力学习全面计划平衡,才能适应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要求。中国领导人很快就根据这一学习成果,创新出自己的本土化思想。1954年7月,陈云结合“一五”计划编制问题,提出了中国经济计划中需要遵循四大平衡(物资平衡、财政收支平衡、购买力与商品供给平衡、信贷平衡)和三大比例(工农业比例、轻重工业比例、重工业内部的比例)的思想,【5】陈云讨论的按比例平衡发展的已经大不同苏联的教条,已经成为理论结合中国实际的本土化创新。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