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正道》第六期:探索复兴路 共圆中国梦(2)

《梦回正道》第六期:探索复兴路 共圆中国梦(2)

【短片】

2002年12月5日,一场小雪纷纷扬扬,飘落在河北省平山县的原野上。新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率中央书记处成员来到位于平山县的西柏坡。

53年前,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机关从这里出发前往北平,毛泽东说,我们此去是“赶考”。53年后,胡锦涛一踏上这片土地就说,这一次来西柏坡我们是来“上学”的。从“赶考”到“上学”,执政50多年,领导改革开放2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宗旨,与时代同行。

2002年冬天的西柏坡之行仿佛历史的链条,把昨天和今天贯通一体,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为发展中国,始终如一的情怀和承诺。

主持人:那么在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面对着怎样的形势和问题,为什么在十六大召开后的第二年,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呢?

张贺福:党的十六大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提出了宏伟目标,而且也作出了一系列的部署。恰恰是根据党的十六大作出的这一系列部署,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开始了探索和发展的这么一个历程。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识到,我们初步实现了小康之后,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课题,一方面我们取得的成就比较大,越来越大,但是挑战和问题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呈现出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所以在党的十六大召开的第二年,也就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前后,党中央正式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短片】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既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

主持人:那么在十六大和十八大期间的10年,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党中央又作出了那些决策呢?

张贺福: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的这10年,围绕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可以说作出了艰苦的探索、努力的探索,一系列的决策部署都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那么十七大,特别是十八大,又明确地提出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从而使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布局又发展到五位一体。同时呢,党中央在这过程中间,也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比如说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解决中国发展起来之后,和世界什么什么关系的问题,回答这么一个问题。

【短片】

2012年11月29日,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6位政治局常委一同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参观结束后,习近平说:

【同期声】

现在大家也在讨论“中国梦”,何谓“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这样的一种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

主持人:说到中国梦,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闭幕后半个月提出来的,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中国梦的背景意义呢?

张贺福:中国梦提出已经半年多的时间了,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国梦的提出,它的确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它有比较浓厚的背景。一个就是我们现在有能力提出中国梦,就像习近平同志在去年的11月29号视察复兴之路展览的时候说的,“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句话,就是我们发展到这一步了。第二呢,“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复兴”,这就是说我们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有了经验,尤其我们有了驾驭全局、驾驭复杂局势一系列的宝贵经验,所以这是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就是我们要回答党的十八大作出的关于如何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挑战。所以着眼于解决这些问题,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这么一个战略思想。

第三个就是我们党内存在的一些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相符合的东西;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作风、党组织的建设状况等等都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需要用一个新的理念来凝聚全党的意志,来提醒全党要做到高度统一、迎接挑战。

【短片】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前人在书中畅想的奥运梦、世博梦、青藏铁路梦,圆了前人难以相信的飞天梦、潜海梦、航母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民的梦。在当今中国,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人人都有实现梦想的可能。人民群众对梦想的追求,为实现中国梦积蓄了实力。2010年,中国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已被国际媒体称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全球变革”。

主持人:我们如何理解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张贺福:中国梦的内涵的确是非常丰富的,可以说是习近平同志他初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初步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比如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就包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的要求和具体工作。比如中国梦是国家的、是民族的,同时也是每一个人的,是每一个人在这样一个中国梦的前提条件下,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都有与祖国和时代共进步的机会,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当然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比较重要的要求。

龙老师:中国梦,我们改革开放30年来,他提炼出一个新的理念,这个新的理念我觉得它就是要把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和个人的发展有机的联系起来了。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人的梦。因此,这三者的利益关系他把它很好的协调起来了。

主持人:我们现在目前正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应该来理解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呢?

张贺福: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形成之后,为了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以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就抓住了我们党内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去推动我们事业发展,以党的建设的新成效来推动我们事业的新发展。所以对于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奢靡之风,这四风人民群众对此是深恶痛绝,不下决心解决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东西,那么我们改革开放、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就不能继续更好地向前推进。我相信经过这样一场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党内的风气,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会有一个新的好转,我们的改革开放会有更好的环境。

龙老师:把反对“四风”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这样一个主要内容,我觉得这反映了党中央的务实的作风。从具体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最厌恶的事情做起,来改进我们党内的作风,是非常扎实的一步,体现了我们新一届领导人的智慧和能力,也就有效地避免了以往或多或少存在的一种政治宣传上的形式主义的作风。特别领导干部戒掉了“四风”,那么我们这个党的作风就会大大的改观,作风改观了执政能力就会大大提高,这是从具体的事情入手,以小见大,我觉得这是深得民心的事。

【短片】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这是一条探索之路,这是一条幸福之路,这是一条圆梦之路,这是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主持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以来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根本总结,凝结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也体现着近代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根本憧憬和不懈探索。

从乌托邦到中国梦,从空想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类社会的变革始终没有终点,开拓创新的步伐永远不会停歇。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