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否定改革开放的成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关系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经济快速增长,贫困人口大量减少等等。但是,他们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并不是因为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快速发展,与其他一些东亚国家的发展并无二致,并不存在所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或者是中国模式,中国的发展道路与当年的东亚模式一样,都是靠高储蓄高投资来推动的。乔纳森·安德森指出:“实际上,获得8%~9%的年增长速度并不值得过分惊讶,因为亚洲其他经济体也曾经在将近30年左右的时间里保持了近似的高速度。……面对这样典型的亚洲增长模式,很多人表现出来的过分激动反而令人费解。”[2]因此,并没有所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抑或中国模式的存在。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中国的成功,纯粹是利用了后发优势的缘故。他们认为,美国主导下的全球经济政治秩序,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新自由主义路线的推行,为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最值得称赞的一点,就在于很好地把握住了这一机遇,利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资本、市场、技术,又依靠自己特殊的劳动力优势迅速发展起来,中国的发展成就完全是建立在西方国家过去上百年发展成就的基础之上。“过去三十年的发展与其说是中国的奇迹,还不如说是世界带来的奇迹。”[3]
(三)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
国外学者对中国的关注,不仅局限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是否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所选择的发展道路的性质才是国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在一些国外学者看来,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抛弃了社会主义,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展才是硬道理等等一些理论观点,都只不过是为中国脱离社会主义发展轨道所提出的借口,改革开放的初衷就是要脱离社会主义,引进资本主义。大卫·哈维在《新自由主义简史》的封面把邓小平与里根、撒切尔夫人等这些新自由主义政治家并列在一起,就是要强调中国的改革开放同当时的英国、美国一样,也是要走新自由主义道路。他还指出,中国经济改革的时间与英国和美国转向新自由主义的时间相一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巧合。[4]也有一些学者,特别是一些左翼学者认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以及所带来的后果,都表明所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过是一个幌子,中国实际上越来越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彻底背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早已抛弃了社会主义的一切价值、原则等等。马丁·哈特—兰兹伯格认为,“中国的市场社会主义改革并未将中国导向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而是导向了一种日渐分化和残忍的资本主义形态”。[5]“中国的市场改革并不通往社会主义的复兴,而是通往彻底的资本主义复辟。”[6]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并非像中国的一些改革者所描述的那样,“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而实质是“利用社会主义来建设资本主义”。所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走过的道路,并非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际上是一种另类的资本主义道路,它与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最主要的不同,无非是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带来政治上的根本变革,中国还保持了政治上的“一党专政”而已,中国的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独裁资本主义或者说是威权资本主义。
(四)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可持续
也有一些国外学者承认,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而这些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难以克服的,因此,中国的发展将难以为继,不应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成就所蒙蔽。一些学者甚至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苏联也曾经获得过高速的增长,而且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崩溃的迹象之前,它也一直被当成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国也有着与前苏联类似的扭曲,它可以避免同样的突然崩溃的宿命吗?”[7]也有学者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历史的产物,只属于适合它的那个历史阶段。而现在,那个依靠资源浪费、环境破坏、能源消耗、低劳动力成本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应该成为历史,走向终结。还有学者指出:“中国马上就要面临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多年来,中国通过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但目前这种发展达到了上限,因为让民众弃农务工的可能性越来越小,缺少技能或制度障碍也妨碍了生产力的大幅提高。巴西受困于这种局面已长达50年,泰国和马来西亚如今或许也深陷这种困境。中国能躲过这个陷阱吗?”[8]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