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质疑,有的是因为不了解中国的实际,有的则完全是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无论是哪种原因,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误解和歪曲,不利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一种全面客观的认识,不仅在国际上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象,还会削弱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处于攻坚阶段,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面临各种严峻挑战,更需要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对国际社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种种质疑做出分析和研究,做出有效的回应。
二、坚定道路自信,回应国际社会的质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既来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以来所取得的成就的肯定,也包含着对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引领中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的信心。当然,提出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既不是要否定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失误,也不是说在继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程中我们不会遭遇挑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就是要客观地看待过去我们所犯过的错误,决不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是为了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各种质疑,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坚定道路自信是回应国际社会质疑的前提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回应国际社会各种质疑的前提。如果我们自己都对自己所走的道路缺乏应有的自信,就无法对国际社会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质疑进行有力回应。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社会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各种论调不断涌现,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崩溃论,再到中国模式威胁论等等,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解读五花八门,在很大程度上歪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与本质。而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理论界,我们都没有能够对国际社会这些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种种有害论调做出积极有力的回应,以至于在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性质、价值和意义等问题上失去了自己的话语权。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我们自己缺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在我们很多人的观念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并不清楚“路在何方”,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没有信心。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对国际社会的质疑做出坚决的回应。然而,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经开辟,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胡锦涛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不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90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特别是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进一步拓展指明了方向,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进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所以,我们有理由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二)坚定道路自信,不走封闭僵化老路
坚定道路自信,也是深化改革开放,不重走封闭僵化老路的重要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之后,由于客观上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主观上对社会主义本质以及我国国情认识不够全面,中国没有能够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导致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异常缓慢。改革开放以后,正是建立在对过去封闭僵化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问题日益凸显,贫富差距持续拉大、社会道德水平滑坡等现象持续广泛存在,一些人对改革开放的态度发生转变,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都片面地归咎于改革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失去了自信,因此提出要回到改革开放以前的老路上去。然而,事实已经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的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所以,提出坚定道路自信,就是要强调不能走回头路,而只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