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政策"因何而起? "延迟退休"是否现实?

1

近期,“二胎政策”和“延迟退休”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两个话题背后都涉及一个严峻的现实:中国的人口红利是否已经消失?我们该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围绕这些问题,“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各方专家学者。

人口红利,拐点到了没有?

【焦点】近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预测中国人口红利或于2015年消失的新闻,再次引发社会对人口红利的广泛关注。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显示,2012年末,我国大陆15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末减少345万人,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人口首次下降。

【观点一:至少还有20年红利期】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佳鹏认为,每百名劳动人口供养非劳动人口的人数越低,就越有利于低成本开发丰富的人力资源,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这就是人口红利。我国从1987年开始,这种劳动人口供养比持续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到2012年达到了最低点30%,但这个比例的升高也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根据他的研究,2011年至2030年,将是我国劳动力最为丰富的时期,人口红利至少要到2034年才消失殆尽。

【观点二:还在局部地区存在】中国人口学会理事、安徽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马芒认为,“人口红利”的消失有一个过程,至少对于安徽、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来说,在2020年前,仍处于“人口红利期”。这些省份应该利用这个窗口期加快发展,为老龄化社会到来积累财富、储备人才。

【观点三:红利已经消失】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人口红利不是人口结构的概念,而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这两年宏观经济发展降速已无可辩驳地说明,廉价劳动力资源已不会再源源不断地供给了。他说,事实上,我国人口红利已于2011年就消失了。

【记者点评】尽管专家们对人口红利拐点是否到来莫衷一是,但我国劳动力过剩程度不断降低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几年来频现的“民工荒”更是敲响了依赖廉价劳动力驱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警钟,凸显了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尊重劳动者权益、提高劳动报酬的刻不容缓。

放宽二胎,能否延续红利期?

【焦点】8月以来,国家卫生计生委多次释放“完善生育政策”信号,引发公众对放宽二胎政策的遐想,特别是从“双独二胎”到“单独二胎”政策变迁可能性,更是被舆论解读为应对人口红利消失的现实选择。

【观点一:或将减缓人口红利消失步伐】马芒认为,长期来看,放开二胎生育产生的新增人口,不仅能拉低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还将在若干年后大量补充不断减少的劳动力资源,使“人口红利期”消失的步伐减缓。

【观点二:和人口红利没有关系】蔡昉认为,中国应该研究适当调整人口政策,将二胎生育交由家庭决定,但是生育政策的调整,与人口红利关系不大。一方面由于抚养成本较高、低生育思维惯性等原因,并不会带来人口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新生儿成长为劳动力,至少还得需要15年的时间,难以改变劳动年龄人口不断下降趋势。

【观点三:只会加速红利消失】陈佳鹏说,根据百年人口预测成果,如果“十二五”期间放开“单独二胎”,到2050年我国总人口将达到14.14亿,人口数量仍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但因为新生儿数量增多,只会增加社会供养人口比例,不仅不会延长红利期,还会加速人口红利的消失。

【记者点评】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数量的增长,极大地促进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但计划生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保持一个合理的生育水平,还要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调整和优化人口结构组成,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责任编辑:郑瑜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