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机制,关注解决民生问题,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夯实中国梦的人民根基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想不走过场,取得实效,不仅要深刻把握活动的要求,准确理解活动的主要内容,切实坚持活动的基本原则,紧紧抓住活动的切入点,真正解决“四风”问题,关键还要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与活动载体、平台,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要让老百姓真正体会到中国梦是人民群众自己的梦,每个人都有“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平台与载体,党员干部可以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心声、反映群众诉求,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初步实现了康居乐业。但民生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上学难、看病贵、住房难、食品安全、生存环境恶化等问题。如果不重视、不拿出有效措施来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执政党根基就会受到动摇,凝聚力量就难以实现,中国梦也就失去了力量源泉。因此,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切实解决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回应群众的各种诉求,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
创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载体,是密切联系群众的关键环节。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探索出的干部下基层等加强党群干群联系的载体,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取得了好的成效。我们要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探索、建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载体和体制机制。
(执笔:罗晓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