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官员玩“失踪”谁之过?(2)

【案例】官员玩“失踪”谁之过?(2)

在2013年7月22日广州市纪委的信息通报中称,纪检部门无法与王雁威取得联系。这一说法也引起了网友的质疑为何总是“无法取得联系”,是否有敷衍之嫌?

对此,王敬波认为,纪检部门无法与王雁威本人取得联系,这应该是实情。但是,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当地相关部门应该对王雁威的配偶、家属等社会关系展开调查,查实其“失踪”的原因,如果其中存在违法问题,则应及时立案调查。

联系近年来的官员“失踪”事件,最后的调查结果大多与外逃有关。

贪官外逃,是近年来关注程度颇高的一个话题,而公众最想知道的,是官员如何外逃?

“从原则上来说,处级以上干部只能办理因公护照出境,而且因公护照必须交由外事部门管理。处级以上官员出境,必须经过报备,不能随意为之。”王敬波说,但是从实践来看,一个“问题”官员或通过办理因私护照出境,或通过伪造证件出境,这两种可能都暴露出了管理中的问题。

王敬波认为,不管是预防官员“失踪”,还是防止官员外逃,都必须将公务员法和干部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目前的情况是,各项规定都有,关键是执行存在问题”。

官员“失踪”刺痛了谁的神经

提及官员离奇失踪,人们想到的无非两点:一是官员因个人问题被相关部门秘密带走接受调查,二是官员携个人所得非法利益潜逃他乡。第一种“失踪”方式会随着时间的流转而重现官员真身,第二种“失踪”方式则让官员信息石沉大海,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失踪。不管是何种“失踪”方式,总会在社会上掀起阵阵波澜,引起社会一片舆论。

官员为何会玩失踪,为何会放着国家工资待遇不要,而踏上异国他乡的道路?这是因为他们在任期间获得了大于国家工资待遇无数倍的好处,他们已经背上国家法律制裁的荆棘,当有了“失踪”的本钱,存在“失踪”的紧迫性,再不主动“失踪”就会成为被动“失踪”。

官员“失踪”刺痛了制度的神经。不管是官员正常“失踪”还是非正常“失踪”,首先就给制度提出了严厉的拷问。制度要存在漏洞或者执行上的空白才会让官员有机可乘、有空可钻、有路可走。公民想要的结果是“提前斩”而不是“事后奏”,当官员违法外逃“失踪”几十天,相关部门再来个亡羊补牢,以免除职务、开除党籍为补救措施又有何用?外逃者依然潇洒,受害者一如痛苦,此类安慰不能平复公民的愤怒之心。制度的作用亟需发挥,要让官员在规矩之内方圆行事,如此才能保证行能端、思能正。

官员“失踪”刺痛了监管的神经。官员失踪外逃,不管速度何其快、护照何其多、借口如何找,监管不得力仍是原因之一。当官员以生病等借口提出休假时,假期的审批如何获得;当官员拿出各地护照时,护照办理的途径又是怎样?面对官员,部分行政单位看“面子”不看“实质”,看“权力”不看“后果”,就让官员有了外逃的良机。同时,相关部门不能从可疑的休假或者短暂离岗中及时发现问题,不能对可疑人员进行有效监控,进而导致问题官员一飞了之,落下个“失踪”的后果。

官员“失踪”刺痛了群众的神经。群众是一切贪官污吏背后的直接受害者,是这些社会蛀虫的营养液。当这些“失踪”官员背着群众的血汗就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销声匿迹了,谁能不痛心?当大多数人创造的财富被少数人窃取,谁都想探个究竟、问个明白。话说群众享有知晓权、监督权,可面对官员“失踪”,官方给出的答案竟是“不便透露”,还得请官方在问题官员“失踪”刺痛群众神经的基础上,不要再以一句“不便透露”火上浇油。

解决官员“失踪”问题还得深挖细掘,如何杜绝官员“失踪”行为还得另作他究,防止官员“失踪”形成连锁反应还需再作考量。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