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网络空间 优化舆论环境(3)

净化网络空间 优化舆论环境(3)

网络谣言的特点与起因

自古就有谣言传播。网络谣言,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虚假信息。网络将谣言的传播途径由人际传播、口头传播变为网络信息传播,因此,网络谣言的传播具有不同于以往的传播特点。

一是快捷性。网络快速的传播速度带来了信息的高速流动,这就导致网络谣言具有比传统谣言更快的流动速度,容易在短时间内造成巨大社会影响。二是广泛性。网络覆盖的范围较大,相比传统谣言的小规模传播,网络谣言能够迅速在大范围内进行扩散。三是难控性。传统谣言由于人际传播的速度、范围相对有限,往往容易得到控制,而互联网因为具有上述特点,网络谣言也因而难以得到完全控制。四是互动性。传统谣言存在小范围的社会互动,而网络谣言因为经常以BBS论坛、QQ群、贴吧、微博、微信等新型传播平台的方式进行传播,且参与的人数更多,互动的程度更强。五是辐射性。网络谣言往往借助相比传统谣言更为形象的材料来“证实”其可信度,以利于其传播。PS技术使得一些“貌似真实”的图片更直观形象,颇能迷惑公众,其辐射性更强因而更具有危害性。

探究网络谣言的成因,不妨从客观性和主观性两方面来分析。从客观方面看,网络谣言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权威信息存在缺失、滞后或者模糊。当一些事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时,如果权威信息没有及时出现,就为网络谣言提供了发挥空间,导致舆论的失控,对社会产生巨大负面影响。第二,网络把关人的缺位。网络作为开放的网状传播系统,传播主体多元,传播路径丰富,往往缺少像传统媒体一样的“把关人”,信息的流动相对自由随意。这导致网络谣言等不实信息或负面信息能够广泛传播。第三,传统媒体解释不到位。一些重大公共事件出现后,传统媒体对信息的披露和解释不彻底,缺乏说服力,部分受众不信任这种澄清,甚至从反面进行理解,这进一步加大谣言的扩散。

就传播的主观性而言,网络谣言的泛滥也有深刻的原因。其一,网民的辨析能力因为网络谣言中的威胁性内容而受到削弱。有的网络谣言往往依存于一些突发的重大公共事件,如地震、瘟疫等灾难性事件。这些事件往往和网民有着重大的直接利害关系,导致相当一部分网民心理承受能力被削弱,恐慌、焦虑的情绪在网民中蔓延,如果权威性的信息缺失或者模糊,必然导致网民对网络谣言等“小道消息”的信赖程度增加。其二,社会负面情绪的宣泄。当前我国社会尚处于转型时期,某些方面的问题矛盾比较突出,有的社会群体存在着一定的负面情绪。当网络谣言触发了这些人的怨愤,容易引发不满情绪共鸣,传谣则成为一种非理性的情绪宣泄。这在一些仇富、仇官事件中,表现尤为明显。其三,利己主义的思想作怪。一些“网络推手”出于自身的利益需要,恶意制造网络谣言,鼓励和有组织地操纵舆论,或者积极参与到谣言传播中去,借此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因传播“7·23动车事故”谣言而被拘捕的“秦火火”“立二拆四”之流,就是恶例。也有因为个人恩怨,而对相关人员编造网络谣言,恶意诽谤,以达到打击报复的目的,正如编造“非洲牛郎”网络谣言而被警方刑拘的傅学胜之流。此外,还有个别网民为了满足自我表现欲、吸引关注、增加粉丝而制造、传播爆炸性的网络谣言。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