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伊朗革命与政体(3)

纵观伊朗革命与政体(3)

第三,白色革命导致了尖锐的文化冲突。

伊斯兰是伊朗的文明底蕴。伊斯兰与伊朗人的精神世界融于一体,伊斯兰准则规范和调节着伊朗民间的社会关系,什叶派伊斯兰具有自己独特的社会组织形成。伊斯兰使伊朗具有自身独特的社会性质和精神气质。然而,当年伊朗的领袖,发动白色革命的巴列维国王,居然完全漠视伊朗的伊斯兰文化甚至视为落后,试图用仿效西方的世俗化来推进伊朗的改革和发展。霍梅尼就曾批评:在巴列维治下的伊朗“正如对东西方文化所显示的狂热崇拜,对伊朗旅游者来讲,去英国、法国、美国和莫斯科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而到圣地去朝拜则显得落后。对宗教及与之有关主题和精神漠不关心,这被认为是理智的行为;而献身于这些事业则象征着落后和保守主义。”

在伊朗访问和考察的日子里,我们所见的伊朗妇女永远是佩戴头巾,常常身披一袭轻柔飘逸的黑色长袍,尽显波斯女性的矜持隽永气质。然而,在白色革命的日子里,一心崇拜向往西方的国王,竟然视伊朗妇女的头巾为陋习,要求禁止。为此,闹得民怨沸腾。一国之君如此不了解自己的人民,管制人民到如此地步,令人感叹不已。

白色革命带来的文化冲突激起了伊朗社会内部激烈意识形态的对立,激起了历来在伊朗社会中占居思想文化精英地位的伊斯兰教士阶层的强烈不满和坚决反抗。如果说,某些改革措施的失败带给人民的还是一些物质利益上的损失,造成人民生活中的失望,而世俗化、西方化则给人民带来了精神痛苦,激起了人民对于白色革命所蕴含价值观的强烈质疑和反感。

 第四,西方经济渗透激起了波斯民族的抵抗意识。

伊朗是古老的波斯民族的故乡。灿烂的古代文明和辉煌的历史文化遗产给了现代伊朗人引以为傲的文化记忆,给予伊朗人深厚的民族自豪感。以开放和效仿西方为前提的白色革命计划和未经深思熟虑的鲁莽拙劣行动,使伊朗经济,特别农业受到了巨大的外来冲击。虽然石油国有化带来了美元,但大量西方工农业产品冲入了刚刚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的伊朗,造成了伊朗经济一定程度上的依附性发展。

如果说,白色革命带来的文化冲突激起了伊朗社会内部意识形态对立,得罪的主要还是教士阶层,来自西方的经济影响和冲击则在更大范围内引发了波斯民族情绪的抵抗。被白色革命视为偶像和模板的西方,在许多普通伊朗人眼里却成为丑恶、贪婪的象征。霍梅尼曾激烈地抨击:“这个被如此美妙地称为‘白色革命’的东西,不外乎是一项美国的计划,其用心良苦,旨在毁灭我们的农业,把我们整个国家变成倾销美国生活用品和消费品的市场,并把我们的农民变成廉价劳动力。今天,所有生活用品不得不一律进口,这就是‘白色革命’的罪过。他严厉指责巴列维王朝:巴列维王朝是殖民主义者强加给伊朗人民的。这个王朝掠夺伊朗的自然资源和财富,并向外国人开放。它破坏了伊朗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设施的基础。50年来它一直压迫着伊朗人民。”

年轻的巴列维国王当年发动白色革命的时候,曾志得意满地描述说:“导致这场革命的根本思想是:权利应归全民,而不得为少数人所垄断”。“我们需要进行一场深刻的、根本性的革命,一举结束一切社会对立和导致不公正、压迫和剥削的因素,消除一切妨碍前进、助长落后的反动势力,指出建设新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而这些方法也要与伊朗人民的精神、道德,国家的自然气候、地理条件,其民族特点、民族精神和历史传统相适应,并能尽快地使我们达到和赶上当代世界最先进社会前进步伐的目标”。巴列维国王的理想不可谓不崇高,他的态度或许也是真诚和认真的,但白色革命的实践与其初衷完全是南辕北辙,一个从良好愿望出发,设计得完美无缺,无所不用其极的社会改造和发展计划最终走到了自己的反面,一个伟大的理想化的目标与伊朗社会现实完全脱节,终于变成了演变一场剧烈社会冲突。它留给后世的是一幅令人尴尬的历史讽刺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