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共产主义:从当前做起 从自己做起(3)

践行共产主义:从当前做起 从自己做起(3)

(四)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影响公平正义的体制性障碍

在新形势下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清除一切体制性障碍。主要包括:一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等等。

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公正提供更加坚实的政治保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有了长足发展和进步,基本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显示出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但是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如果不能积极稳妥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就缺乏动力,公正就难以实现。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政治体制改革的有效路径,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借鉴吸收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结合中国实际,创造出超越资本主义、更加合理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进一步激发广大人民的创造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是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大力促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从一定角度来看,改善民生是体现发展与公正的着力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在深化改革的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创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扩大和深化同各方的共同利益。同时,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使我国的企业、资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合理流动,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同际环境。通过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对公正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解决公正问题的成功经验,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缓解社会矛盾、加强公共管理等方面的有益做法,推进我国的社会公正。

(五)党员干部要带头践行共产主义理想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干部在理想信念问题上存在困惑,陷入迷茫,甚至有人理想沦丧,腐化堕落。最近,我们对中央党校15年来两万多名高中级干部学员提供的“两带来”材料(即“以文字形式带来一个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带来一个最希望党校解决的思想理论问题”)进行了梳理,发现理想信念问题是广大高中级干部持续关注的九个问题之一。

理想信念问题是共产党员回避不了、也绕不过去的大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研讨班上提出了“四个能否、四个一切”,即“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都是与此格格不入的”。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尤其需要对照标准检查自己,坚定信念,带头践行共产主义理想。要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把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统一起来。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才能使我们的事业立于不败之地。

(李景田,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