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是转型发展的最大潜力。如何理解这个“最大潜力”,我的基本看法是:
(1)城镇化是未来10年发展的最大潜力。未来10年我国城镇化率还有10~15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具有后发优势。未来10年,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是有条件的。
(2)城镇化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及其产业结构调整的最大潜力。根据国际经验,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城镇化率大概为65%左右。2012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2.6%,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10~15个百分点。
(3)人口城镇化是经济社会转型的最大潜力。2012年,我国规模城镇化率为52.6%,人口城镇化率为35%左右,人口城镇化滞后于规模城镇化15个百分点。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实现规模城镇化向人口城镇化的转型和发展,并在人口城镇化的基础上逐步走向人的城镇化。这一过程,必将引起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刻变化。
一、以人口城镇化拉动13亿人的消费需求
城镇化是消费释放的主要载体。以往35年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主要通过工业化和产业化来拉动。当前,我国进入发展型新阶段,虽然工业化、产业化发展对拉动城镇化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这个“作用”有逐步减弱的趋势;13亿人消费结构的变化和消费潜力释放推动的城镇化有逐步加大的趋势。就是说,工业化、产业发展与消费结构变化、消费释放成为推动城镇化的双重驱动力。但是,后者推动的作用呈现出越来越快、越来越强的趋势。由此,需要充分估计人口城镇化带来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
1.城镇化与消费结构变化。当前,我国消费结构出现以下变化:生存型消费需求减少,发展型消费需求增多;物质型消费需求减少,服务型消费需求增多;一般私人产品短缺矛盾减少,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矛盾增多。这些变化说明,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释放的大趋势,以人口城镇化为载体推动消费主导的转型与改革。
2.人口城镇化与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推进人口城镇化的目的是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中等收入群体。人口城镇化的重要标志是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新型城镇化就是相当比例的人口逐步成为中等收入群体。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是衡量人口城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