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大报告指出:“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它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它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统一战线理沦与实践,就是关于依靠力量和同盟军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是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重要一部分。
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可以分为两大阶段。一个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国后直到“文化大革命”前的阶段。另一个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新阶段。
一、第一阶段
邓小平同志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是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并在建国后成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成员。在这个阶段中,他出色地贯彻执行了毛泽东的统一战线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并在某些方面有创造性和开创性的发展,对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邓小平同志1927年2月从莫斯科回到西安,就被派到冯玉祥的部队中工作,任中山军事学校政治处长,开始了他的统一战线的实践。但为时很短,到1927年6月冯玉祥和蒋介石合流反共,他就离西安去武汉向党中央报到,任党中央秘书,后任秘书长。
1929年,俞作柏、李明瑞利用蒋介石和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的矛盾,掌握了广西省的军政大权。俞作柏,大革命时期的左派,同共产党早有联系。李明瑞,北伐名将,思想进步。他们掌握广西军政大权后,自知基础薄弱,力量不足。通过共产党员俞作豫(俞作柏的胞弟)邀请共产党派人去广西工作。党中央派邓小平同志作为中央的代表到广西工作,并通过多种渠道先后派了几十个共产党员去广西。邓小平同志到广西后,与俞作柏、李明瑞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并通过这种关系,掌握了警备第四、第五大队和教导总队的军权,由共产党员张云逸担任笫四警备大队队长兼南宁警备司令,共产党员俞作豫担任第五警备大队队长,从而把统一战线同兵运紧密结合起来。又通过这种关系,开展群众运动.建立农会、工会、妇女会、学生会,并改造旧政权,撤换一些反动县长,从而把统一战线同群众运动和改造旧政权结合起来。就这样,当全国处于革命低潮,在反动派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唯独广西出现了蓬蓬勃勃的革命运动高潮,为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和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1929年8月,汪精卫策动冯玉祥、阎锡山、唐生智、张发奎等反蒋倒蒋,派人游说俞作柏、李明瑞参加。对此,我党作了客观冷静的分析,指出俞、李兵力不足,立足未稳,政治经济薄弱,参加反蒋必然失败。俞、李不听我党劝止,通电反蒋后,蒋介石收买了李明瑞的主力和桂系旧部,不到十天,俞、李反蒋即告失败,俞作柏出走香港。所幸经邓小平同志反复说服和坚持,俞、李同意把我党掌握的第四、第五警备大队和教导总队留在南宁,保卫后方,以防不测,保存了革命力量。反蒋失败后,第四警备大队由张云逸率领沿右江拉到百色,第五大队由李明瑞、俞作豫率领沿左江拉到龙州,并先后举行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成立红七军、红八军。后红八军大部失败,残部并入红七军。红七军则不断壮大,极盛时达到八千来人,开辟了右江革命根据地,深入土地革命。这是第一次大革命国共合作破裂以后,我党一次成功的统一战线实践,开创了把统一战线同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结合起来的成功范例。李明瑞也经过党的团结教育,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加入了党,并担任红七军、红八军总指挥,对革命建立了殊勋。但可惜,1930年10月,中央派代表邓岗到红七军,不顾邓小平同志的反对,强行贯彻立三路线,要红七军去打柳州,打桂林,夺取广州,使红七军遭受很大损失,人员减去大半,后进入江西中央红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