⑧团结几千万在海外的爱国同胞,是中国的独特机遇。
邓小平同志1993年1月在上海说:“希望你们不要丧失机遇。对于中国来说,大发展的机遇并不多。中国与世界各国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机遇。比如,我们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他们对祖国作出了很多贡献。”(1993年春节在上海的谈话,载1993年1月23日人民日报)他还曾经指出:“旅居在国外的侨胞也有爱国的问题。他们热爱祖国,不等于热爱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尽管还穷,但他们的腰杆子挺起来了,人家看待他们也不同了。过去确实是受歧视,低人一等。这是他们的切身感受,觉得这个祖国可爱。”在振兴中华民族的问题上,我们和他们有共同点,因而也就成为同他们团结的基础。
四、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核心和实质
王兆国同志在第三次全国统一战线理论工作会议暨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议的报告指出:“邓小平同志新时期统一战线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核心和实质有三个基本方面,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广泛的爱国主义大团结和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这是很列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统战理论和实践的精髓。邓小平同志一生处理各种统一战线问题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他不顾“左”倾路线的反对,坚持团结李明瑞,并培养和吸收他入党。他对统一战线中的各种重大问题,都能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同实际结合起来,给以说明和解决。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实事求是地分析了社会阶级状况的根本变化,毅然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并根据社会阶级状况的根本变化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对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对象、范围和方针、政策作出了新的科学论断和规定,实现了统一战线从服从和服务于阶级斗争到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转变,由阶级斗争的特殊形式到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联盟的根本转变。这需要多么实事求是的战略眼光和革命胆识啊!
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旗帜下,争取和实现整个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大团结,是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实质。他指出,统一战线是马列主义战略策略原则的具体运用,它的本质就是团结大多数,孤立敌人。统一战线工作有其策略性,但更主要的是它的战略性,就是要广泛地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社会各阶层的人民。凡是可以团结,可以争取使其中立的,都要加以团结、加以争取,这也就是孤立了敌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他更提出范围以宽为宜,宽有利,不是窄有利,使爱国统一战线形成了空前广泛、空前扩大的大联合大团结,包括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的大陆范围内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大联合大团结;以“一国两制”为基础的同港澳台同胞的大联合大团结;以振兴整个中华民族为基础的同海外爱国同胞的大联合大团结。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扬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他指出,三三制政权的实质是民主问题,党在领导政权工作时,必须贯彻民主精神。在社会主义时期,他强调发扬人民民主,实行互相临督,特别是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对共产党的监督。在新的历史时期,他更重视民主党派参政和履行监督职责的问题,并指出政协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互相监督的形式,需要对国家大政方针、政治生活和四个现代化建设的各项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实行互相监督。要广开言路,广开才路,让各方面的意见、要求、批评、建议充分反映出来。同时,要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自我教育,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尤其要开展建设性的批评和监督,以利于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克服缺点,减少错误。
总之,新时期的统一战线要重在团结,重在建设,重在民主。三者不可缺一。
(来源:《中国统一战线》1998年第1期)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