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化知识学习的求知性自觉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对待、提倡和坚持,已经形成了一种依靠学习应对环境变化、提升全党能力的文化自觉。毛泽东指出:“如果不学习,就不能领导工作,不能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2]。邓小平要求:“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前,我们党总是要学,我们共产党人总是要学,我们中国人民总是要学”[3]。江泽民强调:“只有加强学习,方做到日新月异,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4]。胡锦涛更是向全党强调指出:“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努力掌握和运用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决定性因素”[5]。习近平认为:“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6]。一定程度上来讲,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学习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向来都十分清醒地认为,我们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临的是不同的环境、任务,只有不断地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社会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学会新的和许多不懂的东西,才能从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增强本领,提升能力。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要求全党要通过学习来解决我们的“本领恐慌”问题,不久在毛泽东的号召下,一场以普及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教育运动(整风学习)在全党兴起。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对“进京赶考”的艰巨任务,毛泽东继续号召全党要老老实实地学习,要学会从农村走向城市,“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广大党员干部再次掀起了学习文化知识、学习业务技术的热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面临现代化进程中思想上、实践中的困惑、挑战与难题,我们党依然通过学习来统一认识,攻坚克难。我们党首先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统一了全党的思想,随后又先后在全党掀起了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2005年掀起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从2008年9月开始,开展了历时一年半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通过经常性的学习活动和教育运动,大大提高了自身的领导水平和科学执政的能力。总之,我们党已经形成了一种依靠学习来提升新本领、迎接新挑战、实现新任务的自觉机制。
党的文化学习机制的形成,离不开党中央自觉不断的学习政策、学习制度的持久推动。从1939年到1942年,以中央名义下发的号召干部学习的文件就有十多个。从1942年中央颁布《关于延安在职干部学习的规定》,到1989年中央下发的《关于建立健全省部级在职领导干部学习制度的通知》,再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战略任务,使全党学习理念日益成熟,学习风气日趋浓厚,学习制度日渐规范。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实现定期化、定型化,不仅有力带动了全党学习的规范化、常态化,而且对于学习型政党倡导下的学习型社会的引领构建,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人民利益追求的至上性自觉
中国共产党最核心的政治价值追求就是人民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党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决定了党以实现人民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作为自己崇高的政治使命。中国共产党在其创立以来的所有政治纲领和90多年来的政治实践中,人民的利益始终是其自觉追求的价值目标。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建立前的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式上为的是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实质上是为了人民的解放和人民利益的争取。比如,在中国社会,最能触及农民利益的东西是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党在民主革命的不同时期不断进行土地制度改革,让农民分得田地,并随着民主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中国2000余年土地所有权为有权者所有的不合理土地制度,使中国人一直追求的“耕者有其田”的梦想成为现实。这种生产关系的变革直到本世纪初还在深入进行,以2005年12月29日在农村取消农业税为标志,结束了2600余年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民交粮纳税的传统,实现了国家统治与农民关系的历史性变革。
人民在取得物质利益关怀的同时,对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的维护和争取也是党始终自觉追求的政治目标。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于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制度的设计以及宪政体制的构建,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广阔的制度空间,是人民获得政治利益的真正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开辟了人民物质利益获得和政治利益谋求的新时代。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进一步从物质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上凝结了党与人民之间的联接关系。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形成的战略构想,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利益诉求的长远决策。胡锦涛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7]。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构想,提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8]。从物质利益到政治利益,再到文化利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人民各项利益的目标上自觉成熟的文化价值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