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1378344467285

原标题:执政党应维持显绩与潜绩的有机平衡

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来论英雄。

政绩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激励各级官员相互竞争力争上游,也会诱发许多短期行为及形式主义。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各种关系的复杂化,单纯追求政绩的负面效应不仅更加明显而且后果日益严重。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成为执政党实现自我更新、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选择。

片面追求短期的显绩,会打破显绩与潜绩的有机平衡,负面影响极大

显绩与潜绩,或者说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是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要面对的主要矛盾。这对关系既体现为执政党制订的具体政策与宏观战略,也体现为不同层级组织的当前任务与长远规划,更体现为个体官员的自我定位与组织期待。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没有好坏之分,但有实现方式和手段的不同。如果为了追求短期目标而放弃甚至牺牲长期目标,那么,再精彩的短期成果都是破坏性的,也会打破显绩与潜绩的有机平衡。

这些年来,对于正确政绩观的讨论不仅热烈而且已经形成了许多具体的规定。然而,在现实政治中,清晰的认识并不会自动转变为主动的实践,成文的规定也不会马上转变为内在的约束。时间短、见效快、形象好的短期目标依然是许多官员的优先选择。虽然他们可以就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侃侃而谈,说得头头是道,但依然为了实现短期目标不顾条件不惜代价,在树立各种形象工程上煞费苦心无所顾忌,本地的财力、可持续发展、党群关系、执政地位等长远因素难以发挥约束作用,甚至取而代之的是财产转移、子女移民、权力期权等极具组织破坏力、个人私利规划盘算。

尽管并非所有官员都在追求短期目标,但是官员行为的短期化倾向是不争的事实。这种行为短期化产生的负面影响正在不断加深。一方面,短期化的行为导致了一些地方的发展建设“超常规”、“跨越式”,严重违背科学规律,破坏了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为了实现政绩,一些地方不顾当地民众的反对和承受力,“强力推动”,行为粗暴,激化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诱发严重的群体性事件。

实际上,行为短期化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即一些官员在一些问题上相互推诿、敷衍塞责,不作为、不回应、不负责,导致一些本来可以及时解决的问题拖延,最终积累成严重问题。在他们看来,解决这些问题不能成为“显绩”,花费时间长、投入精力大,工作亮点少,甚至会吃力不讨好。

时间短、见效快、形象好的短期目标为何依然是许多官员的优先选择

追求显绩现象的产生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

首先,赶超型现代化情结与传统文化中讲“排场”、“气派”的虚荣心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求大、求快、求洋”的官员心态。在升迁竞争中,他们相信只有快出成绩,出大的成绩,才能得到上级的青睐、社会的关注、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另一方面,他们熟谙宣传的技巧,懂得树立典型的方法,并且可以动员各种资源来打造形象工程。在我的调研中,曾经看到过许多颇有“政治艺术”的展示成绩的做法。比如,将项目修建在马路边上,便于领导经过看到;在上级领导的联系村或单位,集中资源搞几个样板工程。

其次,官员考核和选拔过程中的过度“物质主义”倾向为官员重视显绩的政绩取向提供了制度激励。虽然中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官员考核和选拔制度,并且各地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着具体调整,但是总体而言,对于官员政绩的考核更重视物质层面的成绩,典型的就是GDP考核、招商引资比赛、财政收入增长等。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这些物质成就有了更多新的体现形式,但也使地方官员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在了与经济增长有关的领域,造成了政府职能的不平衡,公共服务职能的弱化,甚至使得官员与资本建立了超越制度规定的过密关系。物质成就容易辨识,因此也成为官员选拔的重要标准。加之官员任期制没有严格执行,进一步激发官员在短时间内大干快上,早出成绩的冲动。

最后,个别官员的私人利益与体现政绩的工程项目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推动一些地方政府行为短期化的另一种原因。工程招投标已经成为腐败发生的重灾区。个别官员利用自己的权力直接或间接参与其中,在积极推动这些项目立项开工的同时,从中非法牟利。对他们来说,这些工程不仅体现了自己的政绩,也会给自己以及家族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对这双重诱惑,个别官员会找出各种理由来洗白自己的行为,不顾各种反对一意孤行。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