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局部危机不等于整体危机

新兴市场:局部危机不等于整体危机

近期,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陷入金融动荡之中,特别是印尼和印度,几乎走到了危机边缘。在危机阴霾笼罩的背景下,唱空新兴市场的论调大幅抬头,甚至有观点认为,亚洲金融危机恐将重演,新兴市场全局性危机可能爆发。

13081609011567

在此笔者以为,类似的境遇意味着类似的挑战和类似的经济运行轨迹,从这个角度看,调低对新兴市场整体表现的预期,并加强对新兴市场下行风险的防范,是理性的。但值得强调的是,类似的境遇并不意味着同样的命运,当下的局部危机反映了新兴市场的既有风险,而从全局看,新兴市场已经呈现出“和而不同”的新发展特征,所以局部危机恶化升级为整体危机的可能性较小。

危机反映了新兴市场的既有风险

唱空新兴市场并非完全空穴来风,当前局势充分反映了新兴市场的既有风险。

从处于危机风口浪尖的印尼和印度身上,可以看到大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都具有的风险特征:一是经济增长普遍陷入“失速”困境,根据IMF的预测,2013年新兴市场整体经济增速可能仅为5%,低于2008~2012年危机期间的5.56%;二是QE退出预期均带来了资本外流的压力,根据IIF(国际金融协会)的预测,2013和2014年,流入新兴市场的国际资本恐将同比下降3.04%和5.85%,其中流入新兴市场股市的国际资本恐将同比下降27.03%和21.21%;三是其金融体系均具有内在的脆弱性,市场层次单薄、外债占比较高、风险缓冲能力较弱,难以对突发状况进行有效应对。

此外,处于危机核心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就像印尼和印度,都具有一些独特的个体风险。例如,印尼积累了大量资产泡沫,危机期间股市最大涨幅近5倍,而同期其他新兴市场股指却大多表现黯淡。此外,作为金砖国家之一的印度,也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结构性风险,除了一定程度上较为普遍的财政失衡风险、外债结构失衡风险、贸易失衡风险和人口结构失衡风险外,IT大国印度还具有独特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失衡风险(详见本专栏8月20日文章《印度经济面临五失风险》)。

危机凸显新兴市场的新发展特征

东南亚经济体出现问题,反映了新兴市场普遍性和个体性的旧风险,但局部危机并不代表整体危机,根本原因在于,新兴市场内部已经呈现出和而不同的分化特征。这种内部分化体现在:

其一,经济基本面出现内部分化。金砖四国是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但从这四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态势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越来越具有本质上的差异。从历史看,只有中国、印度更具有金砖成色,1980~2012年间,中国和印度的增长均速为9.94%和6.09%,高于全球经济的3.37%和新兴市场的4.61%,而巴西和俄罗斯的增长均速仅为2.75%和2.01%,均低于全球水平。从现状看,2008~2012年间,印度和巴西实现了6.84%和3.2%的经济增长,超出其历史均速,而中国的9.28%和俄罗斯的1.93%均低于历史均速。

其二,政策取向出现内部分化。经济基本面的不同本身就意味着,金砖国家的政策关注点和发力点也截然不同,危机期间自然形成的政策协同效应将减弱并消失。而且,经济金融开放性上的巨大差异将使得政策分化进一步加剧。

现在和未来,金砖国家都将面对一个尴尬的问题:在美国经济金融地位不降反升的背景下,是跟随还是独立于美国的政策选择?对于巴西和印度而言,本国货币面临巨大的贬值压力,金融开放性则加大了资本外逃的便利性,跟随美国可能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而对于俄罗斯和中国而言,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俄罗斯具有大国地位,且与美国全面博弈,经济政策跟随美国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中国的情况则更为特殊,在金融开放性并不完全、汇改逐渐推进的背景下,人民币一直面临着较大的升值压力,笔者利用BIS的数据进行了测算,2013年以来,在61种主要货币中,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以5.89%的升值幅度排名第一位,而巴西、俄罗斯和印度的主权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分别贬值了1.71%、3.5%和4.82%。如此截然不同的货币形势,导致中国政策选择可能将明显异于其他金砖国家。

其三,发展模式出现内部分化。新兴市场一直被称作和看作一个整体,但它们实际上存在着极大的禀赋差异。中国有劳动力优势和改革红利,印度有劳动力优势和IT实力,俄罗斯有老牌强国的底蕴,巴西则有资源优势,不同的禀赋决定了发展路径的不同。在经历起飞阶段的模式趋同之后,未来发展模式的差异性将进一步显现。例如,2011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的城市化率为82.4%、79.62%、85.82%、73.93%和91.27%,巴西和俄罗斯为84.62%和73.82%,近似于发达国家,而中国和印度的城市化率则为50.57%和31.28%,大幅低于发达国家,不同的结构表明,城市化发展模式对于金砖国家的意义可能大为不同。

在内部分化的背景下,少数国家发生危机并不意味着新兴市场整体会陷入危机,大部分中间层和核心层新兴市场国家都具有应对危机的基本面实力和政策调整空间,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重演的可能性较低。

新兴市场局部危机敲响全球警钟

尽管当下新兴市场局部危机升级为整体危机的可能性不大,其对全球经济复苏造成的打击可能也并不致命,但值得注意的是,局部危机敲响了复苏的警钟:

首先,局部危机是全局性失衡的一种表现,失衡不仅是少数东南亚国家的问题,也是全球的问题。危机前的2007年,IMF有统计数据的186个国家里,有41个国家经常账户赤字率高于10%,101个国家高于3%,121个国家高于0;2013年,同样186个国家里,有44个国家经常账户赤字率高于10%,101个国家高于3%,126个国家高于0,情况不见改善,却有恶化倾向。防止局部危机频繁出现,需要全球经济真正把再平衡从空洞口号转化为切实行动。

其次,局部危机虽然并不代表整体危机,但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新兴市场的光环已经明显减弱,再加上美国、欧洲和日本经济近期均显露出明显的趋稳走强迹象,全球经济多元化尚未深化发展、就悄然呈现出倒退迹象。这从根本上表明,不光霸权模式是不稳定的,多元化模式本身也是不稳定的,为实现稳健发展,全球经济需放下对“多元化”的过度推崇、对新兴市场“概念”的过度炒作,切实追求依托于真实要素的可持续增长。

最后,新兴市场局部危机对全球各经济体都具有普遍意义上的警示作用,无论对于劳动力市场僵化的美国、内部差异明显的欧元区、安倍第三支箭举而未发的日本,还是经济增长放缓、禀赋差异凸显的新兴市场国家,以结构调整培育内生增长动力,是一个机不可失的关键选择,略微有所迟疑,可能就会像印度一样错失结构升级良机,并在未来遭遇增长瓶颈。因此,防止局部危机扩散,需要各经济体放下以短期刺激维持暂时增长的想法,切实抓住时机,在短期阵痛中尽快实现结构优化和更长期有效的资源配置。

(作者系资深世界经济观察者)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