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中国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并发出中国声音的时候了,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过程的开始,从长远来讲也是一个大国走向强国的开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这样的要求与我国现阶段发展水平以及面临的国际舆论环境有高度关联。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已达世界第二,已跻身大国行列,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当今世界,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对世界的影响力就越大。只有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传播领域的话语权,才能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充分展示我国繁荣发展、民主进步、文明开放的良好形象,有力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让世界各国人民认识客观真实的中国,真正达到影响和引导海外舆论的效果。
讲好中国故事是自信的表现
但是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舆情环境,能有效、有理、有节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尤其是真实的中国故事,可不是一件容易事。首先,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不十分有利的国际环境,尤其国际舆论环境。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引发国际格局中那些既得利益国家的不安全感。这些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自然会把我国视为“另类”甚至游戏规则破坏者;西方仍然在“唱衰”中国,由于西方主要媒体掌握着国际舆论的主导话语权,会给我们讲好中国故事设置巨大障碍,大幅抵消我们发出中国声音的力度、广度和效度。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这种情形在过去30多年不时发生。
此外,尽管我们已是全球大国,但我们部分国民对自己国家地位的心理准备可能还不足,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大国自信。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一些人妄自菲薄,总觉得中国什么都不好,外国什么都好,遇到一点问题就全盘否定自己。诸如此类模糊认识、甚至错误的观点,如果左右了我们的国民心态,是不利于讲好真实中国故事的,传播效果也可想而知。
说到底,要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对世界形势发展变化,对世界上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对各国出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不能闭上眼睛不看世界。但是,了解和参与世界的目的,是要为我们自己服务,是要更好发展我们自己。如果在国际比较中丢失了自己,甚至否定了自己,那这样的比较就没有意义了。最近笔者参加了国新办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并主持了外宣媒体本土化分论坛,邀请“北上广”的外宣媒体代表讨论如何发出中国声音。大家的体会是,现在倡导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不仅是对外宣传方式的一种创新,更是在新时期表现出的一种大国自信,展示的是与世界平等对话和交流的开放心态。这样一种建立在客观、全面、真实地看待自我与看待世界的基础上的自信心态,有助于打破国际舆论环境中对我国的现有固定成见,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