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明政治纪律, 增强“三个自信”

严明政治纪律, 增强“三个自信”

党的团结统一是确保党的全部战斗力感召力吸引力的根本要求,严明的政治纪律是确保党的团结统一的关键所在,从严治党管党,夯实执政基础,必须严明政治纪律。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政治自信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的根本保障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突出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为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针和正确方向。

14493646_824685_副本

一、严明政治纪律,增强道路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战胜无数困难和挫折中不断夺取新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对于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决不允许在道路问题上摇摆不定,左右徘徊,决不允许在道路问题上随意说三道四,散布不负责任的错误观点,发表背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求的不当议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否能够长期坚持,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主要领导干部。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如果不能从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过程、重大意义、实践价值,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就很难站稳政治立场,很难取信于民,就会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犯错误,走弯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实现途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历史抉择,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和命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事非经过不知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历经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经历了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奋力开拓,经历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的思考和部署。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是全体共产党人的庄严职责和神圣使命,也是全体共产党人必须长期遵行的重要的政治纪律。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必须坚持高度的道路自信,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指引下,教育最广大人民群众听党的话,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

二、严明政治纪律,增强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是一个全党如何正确对待党的基本理论的重大政治问题,理论上自信,行动才会自觉,思想才能统一。理论上的自信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的基本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曾经指出,“建立铁的纪律的基础是思想的统一”。严明党的纪律,最核心的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维护中央权威,提高全党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全党高度的理论自信。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各级领导干部要牢牢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要牢牢坚持“两个时刻不忘”。时刻不忘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和意识形态的核心和灵魂,不管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会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旗帜必须时刻高举;时刻不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不能用毛泽东思想来否定改革开放背景下形成的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不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否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形成的毛泽东思想,两者是一脉相承、相互贯通的,共同的理论根基和理论源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没有这样高度的理论清醒和理论自觉,没有这样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理论自信,就会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前迷失方向,丧失信念,丢掉信仰,动摇立场。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保持头脑清醒,在社会思潮多元多变中含含糊糊、失去正确判断,在利益调整、分化与冲突中违反原则,凌驾于人民群众之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奋力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行动指南,是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的立足点,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的思想基础。在当前,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一定要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的最新精神和重大部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全党、统一全党思想,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推动工作,指导实践。在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快速变化、社会急剧转型加剧、利益矛盾尖锐、思想碰撞频繁的条件下,党和国家的事业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充分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时代还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前和未来仍将长期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基础也必会在时代变迁中不断完善、丰富、提升。

三、严明政治纪律,增强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制度基础,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障。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必须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把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人民当家作主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宽广的执政视野,坚持解决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对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不懈探索与实践,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政治上的统一,思想上的纯洁,行动上的一致,历来是中国共产党人夺取事业胜利的法宝。如果没有一个政治纪律严明、思想行动高度统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历史和实践的选择。事实也雄辩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历史合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蕴涵了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关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奋斗目标、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在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闪耀出更加夺目的光辉。

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头等大事。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必须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必须紧紧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调动各阶层人民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的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