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的一天,北京门头沟斋堂镇马栏村73岁的宋恩宝,正在家门口卖李子,突然来了几个人,“瞅着像城里的干部,打听村里各种事,聊得挺投缘。”
10月17日,北京市委农工委书记、市农委主任王孝东带队回访马栏村。老宋头仍旧叫不出王书记的名字,却热情招呼:“村里的水窖有着落了,你们为村里解了一大难啊。”
马栏村是北京市委农工委、市农委“进村入户”行动中的一站。王孝东介绍,他们目前已经走进郊区的66个村,收获很大,摸到了真情况,找到了真问题,增进了真感情。
“坐在农民的炕头上,才能听到真意见”
在教育实践活动征求意见过程中,农工委开了不少座谈会,搞了问卷调查,却发现提出的意见大多是不痛不痒。
“只有真正沉下去,坐在农民的炕头上,把农民当成亲人,才能听到真意见,找到真问题。”王孝东说。
以党支部为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参加,市委农工委、市农委机关的19个支部104名党员干部出发了。每进一村,三天两夜,自费吃住在农家。群众握着干部的手说:“好多年没看到市里的干部来了。”王孝东认识到:“这既是表扬,更是批评。”
“一直认为北京农民生活非常幸福,但走进一些村庄,看到破旧的民房、开裂的房屋山墙和漏雨的屋顶,还是被深深刺痛了。”宣传处党支部书记顾崇华说,“既然从事‘三农’工作,就要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家人,替他们想,帮他们干。”
组织处党支部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概括为“四个最”:农民评价最好的是养老保障制度;农民意见最大的是养老助残券使用政策;农民需求最强烈的是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农民期盼最迫切的是解决大病就医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