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一号”能否助推教育改革?(4)

“一生一号”能否助推教育改革?(4)

核心提示:教育部从今年秋季学期起,启动了电子学籍,特别规定要依据身份证号建立学籍,一人一籍,籍随人走,不少媒体称之为“一生一号”。一个多月过去了,电子学籍进展如何?能否解决预想的问题?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主要依靠县乡财政,很显然,按照这样的保障机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城市求学,会遭遇门槛限制,因为流入人口越多,流入地政府就将承担更大的教育投入责任,为此,流入地政府对解决随迁子女求学,没有长久的积极性,甚至有的想方设法制造障碍,担心解决得太好,引来更多的流入人口。

“要解决这一问题,只有将目前由县乡财政为主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变为省级财政统筹,并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对应省级财政统筹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建立学费随学籍走的经费管理体系,随迁子女是把学费带进城市的,这就减轻了流入地的负担,也让流出地感受到压力。”熊丙奇说,可以说,“一生一号”学籍信息系统,为实现这一经费投入、流动机制提供了技术保障。 

如何借助电子学籍规范拨款?

规范拨款也是人们对电子学籍的期待。据审计,在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有相当比例的省、县、市存在挪用、克扣、挤占教育经费的问题。熊丙奇认为,根本之策在于,改变经费层层拨付的方式,如果拨给学校的经费,直接拨付到学校账号,拨付给学生的奖助学金,直接拨到学生的账号,那么,也就根本杜绝了政府部门从中间环节克扣、挤占的可能。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认为,学籍管理系统有利于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教育公平。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籍信息的客观、准确是推动教育公平的前提。电子学籍系统的建成和应用,对教育部门进一步做好经费管理、学生资助、招生入学等各方面的工作都有积极的意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关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可以清楚地知道某一个孩子某天有没有吃到国家补助的营养餐,吃的是什么。”这位负责人说。

熊丙奇认为,只拓展电子学籍的营养餐和校车管理功能,是远远不够的,学籍信息系统应该通过技术服务于学籍管理改革、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改革,在数据“一个也不能少的”的基础上做到求学“一个也不能少”、经费保障“一个也不能少”。而能不能在这方面发挥作用,取决于教育部门是否动真格推进教育改革。

责任编辑:姜波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