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立案大厅增加了“窗口单位当事人满意度调查表”,民营企业招待室里突然来了判他们输了官司的法官,多年未能妥善解决的积案又得到了法官们的悉心帮助……这些都是北京法官们为了满足群众的迫切需求而作出的努力。
据了解,北京法院系统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司法巡查、组织专家学者座谈、走访代表委员、召开人民陪审员座谈会、征询驻地街道及企事业单位意见等多种渠道及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结合工作实际,查摆出10个方面60余个具体问题,先后制定出台20多项具体意见或措施。“边学边改、边学边建,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改起”成了北京法院系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方针。
实名测评:满不满意群众决定
近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大厅内,当事人邢某领到一张“窗口单位当事人满意度调查表”。工作人员告诉他,欢迎他对法院工作进行评价。拿着调查表,邢某认真考虑后,在“意见建议”一栏中写下:“希望执法法官要以公正对待每一起案件审理,不徇私情,能大公无私。”
这正是北京高院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专门设计旨在引入群众参与评价机制的一项具体举措。工作人员接待当事人是否和气热情、法官受案办理是否依法及时、工作人员着装言语是否规范、法官释法答疑是否耐心细致、导诉员接待服务是否全面周到5个方面,均是调查的重点。
在连续3天的测评中,北京高院先后向诉讼当事人发放120份问卷,回收实名制问卷102份。北京高院立案庭副庭长程霞介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从调查结果分析看,当事人对高院立案、诉讼服务工作总体满意率达到81.4%,对服务态度评价较高,但也提出了多方面的意见建议。”
一位张姓当事人反映说,进入立案大厅后,由于人多拥挤,不能得到导诉人员及时有效引导。法院立即就此查找原因并着手整改,很快便调整了排号机的摆放位置,并将当事人等候区和导诉服务进行了分区,使得登记、取号、分流变得井然有序。立案庭还针对调查问卷中反映出的群众需求,开通了当事人对窗口人员的评价系统,借助信息手段打造网上诉讼服务平台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