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中国特色城镇化思想(2)

论新时期中国特色城镇化思想(2)

二、指导思想:中国特色城镇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作为关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重要战略,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目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城镇化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正确把握城镇化面临的新课题和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保证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提出了内在的客观要求,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必须在城镇化进程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所谓“以人为本”,就是突出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将人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根本目的,从而达到对人性的充分尊重和人的价值的全面实现。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同样,人是提升城镇化水平的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最终目标。城镇化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绝不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只见“物”不见“人”,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人的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作为城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给予人民更多的人文主义关怀,以提高人民自身素质和能力为前提,以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为目的,实现由忽视人到尊重人的转变,使城镇化真正成为现代人理想的生活方式,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以人为本”。

(二)全面发展的理念

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城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社会经济现象,不仅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现代化和集约化程度提高的过程,而且也是指城市文明、城市生活方式、城市价值观念向农村扩散、渗透的过程。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就要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强调城镇建设的系统性。城镇化内在的包括了人口、经济、地域、社会文化等诸多要素和结构的转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城镇化理解为建楼造路、改换户口,而是要对城镇化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其是一个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全面的综合的系统工程。所以,在城镇化过程中,不仅要看到城镇设施、城镇产业、城镇规模等有形方面的建设,还要看到人们思维方式、精神文化、生活方式等无形方面的转变,既要重视城镇本身的发展,也要重视教育、科技、制度等社会文化的发展。简言之,就是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贯彻全面发展的理念,将城镇化视为一个包含各方面建设在内的有机整体。

(三)协调发展的理念

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城镇化中的协调发展,就是要正确处理城镇化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按照“五个统筹”的原则,构建一个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使各种要素在一个良好的结构内相互协作、相互促进。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就要在推进城镇化时,强调城镇建设过程中各种关系的协调性。在实际工作中,应当注重如下几个方面: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城乡一体的制度体系,协调城乡间的利益,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实现城乡的良性互动;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地域辽阔,东、中、西等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别,城镇化程度也有差异,要以区域视野将城镇化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协调,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城镇建设要与资源、环境的实际状况相适应,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城镇化道路;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大小并重、优势互补,构建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协调,城镇化的规模与速度既不能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也不能超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同步。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