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反思中国改革开放33年的成绩和问题(4)

林毅夫:反思中国改革开放33年的成绩和问题(4)

从2008年开始,未来20年我国经济平均每年有8%增长潜力

经济快速增长的本质是后发优势,我国在技术、产业升级方面成本较低、风险较小,因此关于未来的发展到底还有多大的潜力,不是说我们过去有了33年高速增长,就必然放慢脚步,而是应该问我们现在的后发优势还有多少?我们还能不能利用后发优势?怎样来发展后发优势?

如果能消除收入分配和贪污腐败问题,那么剩余的问题是中国经济还能维持多长时间的快速增长?国内外有人认为,中国已经持续了33年的高速增长,不可能再高增长。其他国家高速增长期最长也是25年,中国已经33年,中国的工业化已历经了很长时间。

我个人的看法是,要看清楚快速经济增长背后的本质和决定因素是什么?经济快速增长的本质是后发优势,我国在技术、产业升级方面成本较低、风险较小,因此未来的发展到底还有多大的潜力,不是说我们过去有了33年高速增长,就必然放慢脚步,而是应该问我们现在的后发优势还有多少?我们还能不能利用后发优势?怎样来发展后发优势?

一个很好的衡量水平是我们人均收入水平和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之间的比较,因为人均收入水平实际上是这个国家平均劳动生产率的一个指标。

2008年,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按购买力评价计算,是美国的21% ,这相当于日本1951年时和美国的比较水平,也是21%;新加坡在1967年的人均收入也是美国的21%;我国台湾地区在1975年的时候人均收入也是美国的21%;韩国在1977年的时候人均收入是美国的21%。这些东亚经济体利用后发优势,日本维持了20年平均每年9.2%的增长,新加坡维持了20年平均每年8.6%的增长,我国台湾地区维持了20年平均每年8.3%的增长,韩国维持了20年平均每年7.6%的增长。

日本、新加坡、我国台湾地区、韩国,这是我所讲的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3个懂得利用后发优势来提升经济增长几个经济体,它们的发展轨迹、道路、模式和我们改革开放一样,或者说我们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轨迹、道路和他们是一样的。如果说这样的后发优势潜力让它们实现了20年从7.6%到9.2%的增长,就意味着后发优势也应该让我们经济拥有20年平均每年8%的增长潜力。

当然这只是一个潜力,要发挥潜力,前提是什么?应该有比较准确的价格信号,因此我们应该继续深化市场改革来改善我们价格信号的准确性,我们就能够比较好地利用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利用比较优势的前提是什么?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经济。我们必须深化我们的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如此,我们就能够比较好地利用后发优势给我们带来的潜力。

令人高兴的是,我们国家对这个问题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十八大提出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而且还要继续发挥政府应有的作用。照此下去,我想十八大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我计算了一下,我们国内生产总值十年翻一番,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应该是7.2%,2011年增速为9.3%,2012年增速为7.8% ,因此从2013年到2020年,如果国内生产总值要在2010年的水平上翻一番,我们应该有的增长速度是6.8% 。

但还有一个目标是城乡居民收入也翻一番,现在人口增长速度是0.5%—0.49%,从2013年到2020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应达到7.3%。只要我们改革到位,政府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个目标是能够实现的。如果能够实现这个目标,2010年我们的人均收入是4400美元,翻一番是8800美元,如果我们维持7.3%的经济增长,这意味着我们生产效率提高得非常高,我们应该会有真实的货币升值。很可能到2020年,加上升值,我们的人均收入应该可以达到12700美元。

按照现在世界的统计标准,如果人均收入达到12700美元,则属高收入的国家,我想这不是在2020年达到,就在2021年,最慢2022年会达到。届时,中国会变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个从低收入变成中等收入、高收入的经济体。由此,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出了扎实的一步,也对疲软中的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复苏做出贡献。

也就是说,在本届政府领导下我们应该可以从低收入变成中等收入,进入到高收入,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当然跟发达国家比,跟美国比也不过是其1/4,我们还可以继续努力。高收入国家是一个门槛,目前全世界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大约只占全世界人口11%。如果我们也加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全世界高收入国家人口可以翻一番,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我国改革开放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成就,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政治学家都没有预期到。就像邓小平那样伟大的政治家,他在改革开放初期首定的目标也就是人均收入和国民经济20年翻两番,再增加四倍,平均年增长7.2%。而我们现在是年均增长9.8%,并且不是20年,是33年。

西方不存在真经

西方好像讲得很清楚的理论,据此拿来做的话,在实际中却很难达成共性。

要成为现代化的国家,你必须拥有现代化国家发展所需的产业。中国有竞争力的产业在一步一步地升级,这样的战略带来了经济长期、稳定、快速的增长。而且,在整个过程当中,政府一直发挥积极的作用,政府的团队也在升级。

中国赶上发达国家,是鸦片战争以来几代知识分子共同的梦,我是第六代知识分子,自然也期望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由于我们的落后从根本上说是经济落后,所以我们总是希望在经济学上能取得真经,把那本真经取回来,按照西方经济学所讲的这些道理,让我们的国家进入现代化。我想这种思想模式在几代知识分子当中都存在,包括在我最近几年前的时候也存在,所以我才会到美国去读书。

但是反思一下,这套经是不是存在?我前面分析,现在西方都靠理论来说明我们存在的问题,可以把我们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很清楚,比如我们的贪污现象、寻租现象等。西方的理论还讲产权,如果产权界定不清,那么就会影响这些参与者的情绪,而且会丢了道德工具,这样社会就会有损失,等等。

我们自己分析也确实是这样,产权界定不清的时候,确实存在信用和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问题西方理论讲得很清楚。但问题是,这些他们好像讲得很清楚的理论,据此拿来做的话,在实际中却很难达成共性。

当然,在转型特别是维持经济稳定和快速发展中,我们确实存在问题。这几年我强调的是发展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在20世纪才出现,那么发展经济学依托的是什么呢?我在我的《新结构经济学》一书中有反思,叫结构型经济。

因此,要成为现代化的国家,你必须拥有现代化国家发展中所需的产业。中国有竞争力的产业在一步一步地升级,这样的战略带来了经济长期、稳定、快速的增长。而且,在整个过程当中,政府一直发挥积极的作用,政府的团队也在升级。

可以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现在,除了中国,在180多个发展中国家中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按照西方理论来制定政策,没有看到一个成功的例子。

中国社会科学的本土化

如果我们能够秉承求实的研究态度,对存在的问题,去了解它的历史根源,了解它存在的状况,了解它问题的本质,我相信就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而这样的办法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和西方理论很多可能都不一样。重要的不是说我们的理论能不能被接受,而是这个理论能不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帮助我们改造世界。

我觉得,我们所推崇的应该是一种理论,这种理论能够真正的帮助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这180多个发展中国家,都希望自己的国家现代化,希望自己的国家能够得到尊重。但是,这里有一个共同的误区,这个误区就是:有一本真经在那个地方,你回去以后虔诚地念,虔诚地读,你就会实现现代化。实际上没有,相关理论可以说各领风骚几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后就会被别人所扬弃。

另外,即使这个理论在西方有效,在发展中国家是不是必然就有效?我们知道,理论的适用性决定于条件。所以,在西方是适用的理论,不见得适用于我们。因此,我们在学习西方理论的时候,不能够简单地全部照搬。我们必须将中国社会科学本土化,这样中国的知识分子才能够真正为国家的现代化作贡献,中国的知识分子才能够避免好心干错事。

如果我们能够秉承这样的研究态度,对存在的问题,去了解它的历史根源,了解它存在的状况,了解它问题的本质,我相信就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而这样的办法所形成的思想理论和西方理论很多理论可能都不一样。重要的不是说我们的理论能不能被接受,而是这个理论能不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帮助我们改造世界,帮助我们作为中国的一代一代的知识分子贡献我们国家的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事业,那才是重要的。

而且我相信,如果我们真这样做的话,我们对目前85%还生活于发展中世界的人民也会有着更积极的贡献,因为理论的适用性决定条件的相似性。我想,我们可以实现中国知识分子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克服他们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使其实现像中国这样的快速增长。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