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改革:十年评估与十年展望

中国经济改革:十年评估与十年展望

三个十年改革(1984-2003)

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看,一方面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试错,另一方面也需要不同时期的顶层设计,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发现,平均每隔10年左右,党中央会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作出顶层设计、战略部署的重大决定,这些决定包括每一时期(通常10年左右)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改革重点领域等。从1984年以来,党中央先后有三次重大决定。

第一次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20日),该决定是第一个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启动了城市改革,也称之为“全面改革的蓝图”。

第二次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1993年11月14日),该决定是第二个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创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蓝图。

第三次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年10月14日),该决定是第三个指导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旨在“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绘制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蓝图。其中该决定最重要创新之处就是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改革观。

从前三次党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主题看,1984年第一个决定关键词是“经济体制改革”,旨在全面启动和部署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规定了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1993年第二个决定关键词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旨在20世纪末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第一个总体规划,成为20世纪九十年代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行动纲领;2003年第三个决定关键词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旨在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等制度和机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成为21世纪第一个10年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规划和战略部署。

按照我国改革的历史阶段和历史逻辑,可以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是第四次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战略部署的重大决定。这就需要很好地学习和总结前三次顶层设计的成功经验和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第四部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精神,提出下一个十年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任务和途径。

十年评估(2003-2012)

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十年过去,中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为世界第二位,工业增加值从世界第四位上升世界第一位,货物进出口总额从世界第八位上升为第二位,外汇储备从世界第二位上升为世界第一位,中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大规模进入世界500强企业,从9家提高至78家(其中国有企业69家,民营企业7家),超过日本、德国等国,成为世界第二位。实践证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