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改革创新推进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2)

中国以改革创新推进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2)

链接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纺织工人詹姆斯·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18世纪后期,瓦特改良蒸汽机后,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的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加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0年以后,电力的广泛应用引发了一系列电器发明,电力开始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机的新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

第三次工业革命

1945—1964年,美国、苏联、中国等国家核试验相继成功,并应用于军事和工业领域。

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1969年9月2日,国际互联网的雏形阿帕网在美国诞生。

20世纪70年代,在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综合发展的基础上,诞生了一门崭新的生物技术科学——基因工程。

1981年4月12日,身兼火箭、飞船、飞机三种特长于一身的美国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试飞成功,成为宇航事业的重大突破。

1989年,万维网在瑞士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诞生,进一步推动了互联网的普及,引发了第五次信息革命。

2013年9月10日,第三次工业革命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杰米里·里夫金提出全球正迎来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具备开展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优势。

(杨敏/搜集整理)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