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3)

公共外交助推中国企业走出去(3)

公共外交助推企业更好走出去    

我们正在努力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我们的外交既是独立自主、和平合作的外交,还主要是“经济外交”和“发展外交”。这其中,公共外交的地位和作用会越来越重要。因此,在国家层面要有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按地区、分国别制定公共外交战略。而且,这套战略要着眼于服务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把企业公共外交纳入其中,成为有机组成部分。为此,在国内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健全服务支持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海外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努力构建包括管理监督、服务促进和风险保护在内的海外投资协调机制,争取与更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双边、多边以及国际投资保护协定。鼓励建立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充分利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等平台,解决企业海外投融资难等问题。加强驻外外交机构的统筹协调、信息服务和领事保护等工作,努力为走出去企业排忧解难。

企业也要在战略规划、尽职调查和可行性研究、人才储备、制定公共外交方案等方面下功夫。对自己是否走出去、怎么走、走到哪里去有清晰目标和合理预期,提前对走出去的目标国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制定翔实可行的研究报告和策略,作出商业判断和投资决策。善用国际化人才,特别是所在国本土人才。对外直接投资对跨国经营人才在贸易、管理、外语、法律、风俗、财务、营销、金融等各个方面都有较高要求,企业如拥有一批具国际视野、懂国外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环境的人才,走出去就会顺当得多。要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回馈当地社会。和政府外交工作特性不同的是,企业海外经营活动每天面对具体业务,打交道的都是最基层的普通外国人。在从业国家,当地人对中国的看法,主要是从他供职的中资企业管理和文化、从购买的每一件中国商品的观感中获得的。中国企业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勤劳肯干的企业文化和冒险、吃苦精神,让外国人理解了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力量源泉。但一些企业不遵守当地法律,环保意识差,承建项目及所售产品的质量差强人意等做法,不仅恶化了企业自身生存环境,而且对中国的国家形象及与所在国双边关系都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好坏,开展公共外交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海外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走出去企业公共外交能力建设。如前所述,中国企业走出去还存在种种困难和挑战,有来自外部的,也有来自自身的。主要还是“内功”练得不够扎实,不适应国际竞争环境,特别是不善于处理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等。企业走出去,要想在当地立足生根和长期发展,绝不能只顾赚钱追逐利润最大化,必须关注当地员工和社区居民的利益,适当多搞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注意与社区、媒体及公民社会组织搞好关系,注意保护环境,规范管理使用当地员工,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走得出去,走得进去,立住脚、扎下根,最终实现企业本土化生存发展。因此,加强公共外交能力建设就成为企业走出去的紧迫任务。企业公共外交能力建设涉及两个层面:一是在企业总部(国内决策层),要把公共外交因素放进具体投资决策中去规划和考虑,配备相应专业人员,安排相关预算经费。二是在派驻国分(子)公司(代表处)管理层,要有公共外交具体执行方案,落实慈善和公益事业,与媒体、非政府组织和当地社会建立广泛人脉关系。和官方类似,企业公共外交能力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娴熟的语言能力、把握国情与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现代传播知识和媒体应对能力、项目执行能力等五个方面。此外,企业还要有自信,积极主动地在所在国开展公共外交工作。这些能力要素,只能通过日常培训、交流与实践,得以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单梦竹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