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失业、贫困与人口素质低的恶性循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带来的结果就是就业机会降低,造成大批人员失业;失业必然导致生活水平下降,造成贫困;贫困条件下,人们接受教育和再教育的机会、质量必然大大降低,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印度计划委员会(Planning Commission)2012年3月份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09至2010财年,印度的贫穷人口比例仍高达29.8%,有大约3.55亿人依旧处于贫困线以下。[7]在印度12亿人口中,有35%左右处在20-25岁年龄段,据大学拨款委员会(University Grants Commission)的数据显示,20至25岁年龄段的人口中,只有9%上了大学。[8]
第四,造成社会关系的不和谐,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遍布印度全境的宗教和族群冲突、政治斗争甚至是恐怖主义袭击,都或多或少与人口众多带来的就业压力和生存竞争有关系。2012年7月,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的土著部落与穆斯林移民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暴力冲突,导致40余人死亡,数万人被迫逃离家园。从表面上来看,这场冲突缘于部族间的仇恨,但根本原因是,该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当地人与日益增多的外来移民为争夺紧缺的土地资源而引发冲突。这只是印度东北部地区的一个缩影而已,由于种种原因,东北部许多地区至今仍然处于原始状态。可见,那些不能从社会进步中获取实惠的“庞大的失业队伍和贫困人口的存在,不仅是印度经济崛起的严重障碍,而且还是社会动荡的根源”。[9]
印度的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显然已经成为制约印度社会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成为难以忍受的负担”。[10]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他们未能有效地发挥自身优势,将其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构成现代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果只拥有量的优势而在质上不占优势,这种量的优势往往也会丧失。人口作为一种潜在的战略资源,需要转化成生产力才能发挥作用。人口的增长给印度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劳动力,也增加了巨大的消费力量,一旦无法转变成战略资源,反倒会成为引发社会动荡的因素,成为阻碍发展的“负资源”。有观点认为,“迅速成长的年轻人口,是印度相对其他亚洲国家(如中国)的一项优势”,但“如果大量人口持续得不到教育,上述优势会变成一种极大的风险”。[11]正如印度人力资源部部长卡皮尔·西巴尔(Kapil Sibal)所言,“如果我们有政策保证这些年轻人能够接受教育并找到工作,他们将成为国家的优势。反之,则将是灾难”。
二、地缘因素:地缘优势与地缘困境
地缘因素事关一个大国的兴衰。多尔蒂和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指出:“地理位置和所控制的自然资源会使国家享有优势或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制定的或建立的国家对外政策也源于环境的限制和机会。”[12]地理位置、国土面积、自然资源、气候条件和地理面貌等都是国家在制订对外政策时需要考虑的因素。而地缘因素则明显包含地缘优势和地缘缺陷两个方面,即:同一地缘条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可能有着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作用。印度的地缘因素体现在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两个方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