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引发地区军备竞赛和安全隐患。作为南亚地区最强大的国家,印度将大量的资源用于军事领域,不能不对其试图塑造的和平形象产生消极影响,增加邻国的防范与猜疑。周边国家鉴于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必然也会增强军备或联合起来共同应对印度的安全优势。巴基斯坦不遗余力地增强军事实力以抗衡印度,不能说与印度的直接军事威胁没有关系。目前印巴两国都拥有核武器,一旦发生情报误传或因技术问题发生意外,那就意味着双方同归于尽。印度大张旗鼓地扩充军备,从短期看造成本国和周边地区的紧张,从长期看,更是自食其果:无限制地增加军费,将会让印度的大国梦想更加遥不可及。
第四,严重依赖武器进口,不利于本土国防工业发展。半个多世纪来,印度超过70%的武器装备依赖进口,制约了本土国防工业的发展。大量购买先进武器不仅花费巨额资金,还造成了严重的依赖性。印度的军队装备主要来自俄罗斯、美国、以色列、法国等国,这些国家的武器装备规格各异,在使用、保养和后期保障上都存在困难,影响了战斗力的发挥。而且,只顾引进装备却忽视了技术消化和吸收,也制约本国军事工业的发展。
长期以来,印度的战略目标一是继续保持在南亚次大陆的绝对军事优势,二是取得与世界上其他大国平起平坐的地位。但是大国地位光靠扩军是无法实现的,军事大国也并不等于政治大国,拥有核武器的也不一定是大国。一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除了自己的实力外,还要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从根本上说取决于该国的综合国力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而不仅仅是核武器——尽管核武器是一种重要的战略威慑力量。虽然印度的大国政治抱负早已为国际社会所熟知,快速增强的军力也使世界刮目相看,但是印度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仍十分有限,就很能说明问题。
四、政治制度:西方民主与自身弊病
印度独立后,仿照英国建立了西方的议会民主制。60年来,这种制度经历了各种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保持了印度政治的基本稳定和国家统一,现代民主观念已被印度人民所广泛接受。“在发展中国家中,印度是常规普选历史长、规模大的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就选民数量而言,印度堪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23]印度人也因印度是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民主国家而深感自豪。
虽然从整体上说,印度的民主制度是成功移植的典范,但事实上,印度的政治发展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其产生的效应也并非都是积极的。印度自独立以来,各政党、地方势力、民族、宗教、种姓之间的斗争包括暴力冲突和流血冲突不断,多位国家领导人惨遭暗杀,现代政治体制与传统社会结构的矛盾也使其政治发展充满了曲折。针对南迪卡说的印度民主“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它具有内在的稳定性”,有学者认为指出“议会体制对无控制的腐败、种姓战争、宗教原教旨主义……负有直接的责任”[24]。学者林良光也认为:“当一个外来的制度被移入到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社会以后,不可避免地要同当地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发生激烈的冲撞。结果,这种外来的制度不能不做出大幅度改变以适应当地的社会文化风土。西方式政治制度移入印度后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民主’制度的许多美好理想和原则或者被破坏,或者与印度固有的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相结合变得面目全非。”[25]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