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共外交的含义及对和平崛起的意义
(一)公共外交的含义
相对于传统外交,公共外交是一个新型的外交形式。二战以来,外交的公开化已成为世界趋势,越来越多的非国家行为体参与到外交活动中来,公共舆论和社会大众对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任何国家的政府都不可能置民众舆论于不顾,无论在制定对外战略、外交政策以及处理重大外交事件时,都要充分考虑政府行动所可能引发的社会后果和民众的反应。
“公共外交”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在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1965年,塔夫茨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院长埃德蒙德·古里恩在该院成立爱德华·默罗公共外交研究中心时首次提出了“公共外交”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旨在通过引导公众的态度来对待政府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产生影响”。从更广泛的意义来说,公共外交可以定义为:“一个国家为了提高本国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同度,由中央政府或者通过授权地方政府和其他社会部门,委托本国或者外国社会行为体通过传播、公关、媒体等手段与国外公众进行双向交流,开展针对全球公众的外交活动,以澄清信息、传播知识、塑造价值进而更好的服务于国家利益的实现。”
从本质上来说,公共外交是对传统外交的补充和发展,根本目标仍是推进本国外交政策的实施与国家利益的维护。但与传统外交又存在明显差别。在主体上,公共外交仍然是一种政府行为,但在政府的主导和授权下,具体实施的行为体则是多元的,包括公司、非政府组织、个人等。在对象上,公共外交的对象是各国民众,而非政府。这是公共外交区别于传统外交的最大特征。在手段上,更多的是靠软权力,如公关、传播、人文交流和援助等。
(二)公共外交对和平崛起的意义
“和平崛起”这一概念和客观的事实本身已经被信奉现实主义的西方国家视为威胁。这是我国实现“和平崛起”战略目标的一个外部制约因素。如何消除这一因素?通过传统外交的方式势必仍然存在许多障碍。而与传统外交相比,公共外交则能起到独特的作用。
第一,公共外交的传播作用可以增信释疑,塑造舆论传播,也即对外宣传。随着大众传媒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在世界的流通更加及时与全面。一个国家发生的事件,可以通过媒体迅速传遍世界其他国家。传统外交的对外宣传,手段单一,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发展。而公共外交则能利用国内国外各种媒体机构和技术直接以平等的方式作用于国外民众,使其理解真实的中国及崛起的意图,减少对中国的敌意。增信释疑,减少隔阂与偏见,从而塑造良性的舆论氛围。“从建构主义的角度来看,公共外交具有传递思想信息、朔造共同认知的巨大作用。”
第二,增强我国的软实力国际吸引力、文化吸引力共同构成软实力,中国软实力亦可通过公共外交来增强。一方面,公共外交通过对“中国模式”的宣传,传播“和平崛起”的理念,推动文明对话,在国际上树立“样板效应”,吸引别国自动效仿我国的发展模式,自动向我国政策靠拢。另一方面,公共外交可以拓展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广度,这能使其他国家的人民了解、认同和接受中国文化的价值和观念,形成文化的吸引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