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周宏春:生态文明与与城乡一体化是三中全会后改革重中之重

周宏春

周宏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室主任,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专家。宁夏自治区宁东重化工产业园专家组成员;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南开大学“985工程”循环经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学术领导小组委员;中科院生态中心客座研究员、社科院循环经济专业委员会专家等。研究领域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等。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

今天讲的内容主要是三中全会的一些精神,讲精神可能时间还太早了,把我个人的一些学习体会跟大家交流一下,今天想谈三个方面的认识。

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要精神

首先,简单回顾一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它的意义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农村改革问题,我对农村是有一种天然的感情,我做过农民,做过农业技术员,也做过团支部书记,南方农村跟北方农村是有差异的,当然大致情况还是一样的,改革开放前大家都知道,吃不饱饭,穿不饱衣服,那么我们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安徽农村小岗村的土地承包,当时发现这办法能调动农民积极性,农民知道种田为自己了,有积极性了以后,粮食产量提高了,解决了吃饭问题。

从中国改革来看有几件大事,如果说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的话,那么后边的两个改革也应该记住,第一个就是1984年,在沿海设立了深圳、厦门等14个开放城市,当然每个城市的发展进程,发展速度是不一样的,深圳原来是渔村,现在也是一两千万人口,这两年我经常去,发展是非常非常快的。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很多人发明了专利,有了技术,但是产业化不是在北京做的,而是跑到深圳去做,其实这是我们后来讲,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实际上核心是一个发展的环境问题。那么第二个大的事件,我们应该知道的,就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当时国内在改革开放,在招商引资,在利用外资方面有很大的空间,但是一方面外国人不敢来,另外一方面前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国家该往哪个方向走?当时是在思想上有很多争议,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导致很多人很迷茫,不知道我们未来经济发展该怎么走,是看不清楚的,所以说这次邓小平南巡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现在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要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好的条件,让大家有一个公平的发展机会,实际上我们这次三中全会,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如果从民众的角度看,他们对三中全会有什么期待呢?人民网在网上做了一个调查,列了一个很大的清单,希望行政体制改革,希望财税体制改革,希望城镇化的配套改革,这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里面都有,我们期待或者说公众希望中央有改革的内容,基本都覆盖了,可以说我们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一个全面的深化改革,是系统性的,是顶层设计,涉及到经济领域,知识领域,文化领域,社会领域,再加上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我说是五位一体,综合性的改革,当然里面有很多具体的内容,我想对于经济问题还要说清楚,这是我们十八届三中全会讲的重点,它的关键是解决政府跟市场的关系问题,这次中央决定,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原来说是基础性作用,现在中央对这个问题看得更准确了,更上高度了。什么叫做市场配置资源?简单的说这个项目,或者说这个物品的价格,是政府定还是市场定?什么叫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从产品的价格看,有人说叫价格经济,从生产能力看,是过剩经济,当然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核心是价格,价格决定了这个东西用到哪儿去,这是我们市场经济的核心。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就是讲五位一体,所谓深化就是逐步朝前推,中国有句俗语,叫一口吃一个胖子是不太现实的,什么事情一天晚上做成是不太现实的,于是就需要逐步深化,逐步推进。我们有很多事情还是在按部就班地做,中央提出经济转型,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我们产业结构怎么升级?产业结构升级是什么含义?你原来生产一个产品是十万,现在是二十万,换句话说,我们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加,这个产品更值钱了,这是我们的方向,就是我们可以做的,但你做的途径也很多,现在跟原来也不一样,原来讲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在我们的概念叫做酒香也怕巷子深,于是乎广告、宣传、创品牌,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途径跟手段。

我们提出改革的目标,首先是经济问题,是发展问题,所以经济是基础,这次的公告提出了一个总的框架,是定调子,定方向,因为很多的事情,很多的政策还需要中央去部署,去制定,去推进,还要去监督执行。这次会上,有两个事情是需要关注的,第一就是成立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小组,1989年以后,我们国内有一个体改委,以后和国家发改委合并,成为国家发改委的一个司,叫体改司,自己改自己对哪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难题,习总书记也说过,改革就是要革自己的命,这个事情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国外有改革的说法,也有改良的说法,实际上归根到底是一个制度进化的过程,制度改善的过程,我们的话叫制度健全的过程。

第二个是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前一段国内很多社会问题,矛盾突发体,群体性事情,环境污染造成游行、聚会,社会矛盾是有思想,是需要对话的,有的时候做得不当,最后加剧了矛盾,所以我们发现这些问题,也不是说谁先知先觉,能把这些问题提前提出来,但是我们需要完善,中国有一个说法,叫体制机制,这个四个字谁解释得更清楚?我个人理解什么叫体制机制?就是这个事情谁来做?凭啥做?做的过程是什么?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领导决定为准,有很多事情没有程序章法,这点我们跟西方有很大的差异,我们都看问题是整体性的,西方是均量的,逻辑的,他要严格遵守法律程序,我们东方跟西方是有差异的,但是有些问题也不是可以借鉴的。我觉得中央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通过改革完善自我,按制度办事,我们也应该说,从这一届政府上台以来的工作是改善民生的,是得人心的。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大问题。

责任编辑:杨婧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